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一部精审完备的黄庭坚作品整理本——评郑永晓《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一部精审完备的黄庭坚作品整理本——评郑永晓《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 发布时间:2013-1-8 9:55:11   作者:邱美琼  

  黄庭坚是代表宋代文学风貌和发展成就的巨擘,其文学创作自成一家,独步千古,生前即已与当时文坛盟主苏轼并称“苏黄”,身后更是位列“江西诗派”之首,一直影响到清及近代文坛。像黄庭坚这样在宋代及此后的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理应有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符合当代学科建设的整理本出现。可惜,直至20世纪终结,这样的整理本也未见到。我们高兴地看到,继新世纪初刘琳、李勇先、王蓉贵先生整理的《黄庭坚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之后,又有了郑永晓先生整理的《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以下简称《辑校》)。这部精审完备而厚重的黄庭坚作品整理本,皇皇180万字。校编者在前人整理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了历代黄氏文集、诗话、笔记、方志、碑刻、书法、谱录,及类书、杂著等资料,对黄庭坚的作品进行了十分翔实、细致的整理,内容包括辑录、校勘、编年等。整体来看,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体例创新。《辑校》采用了按年编排与按类编排结合的方法,打破了以往黄庭坚全集编纂中按体类编的传统。其书名标注的是“编年”,其内核实际上是在编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分体类编。该书根据黄庭坚的生平履历,分居家及叶县时期、北京(大名)时期、太和时期、德平时期、元祐间任馆职时期、丁忧时期、黔州时期、戎州时期、离戎州至荆渚时期、离荆渚至宜州时期,共十辑,再加未编年作品一辑。各辑以下按诗、词、文三类编排。这样,黄庭坚集本主要采用的两种编排方式的优长都在此得到显现。

  其二,考校精审。郑永晓在《体例说明》中说:“本书为尽可能使整理后的每一篇作品大体上都能有一个较好的版本依据,坚持有宋刻本使用宋刻本,无宋刻本用明刻本,无明刻本用清刻本的原则。”其中,《内集》以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为底本,《外集》和《别集》以清乾隆缉香堂本《宋黄山谷先生全集》为底本,《续集》则以清光绪二十年义宁州署刻本《宋黄文节公全集》为底本。除此之外,还选择了十一种刻本为参校本,在对一些字句有重大差异的作品进行整理时,还使用了其他史籍、文献所辑录的黄庭坚作品进行参校,如《宋文鉴》、《永乐大典》、《式古堂书画汇考》等,所辨多能做到信而有征,言之成理,有着正谬止讹之功。

  其三,补佚存续。《辑校》中所收录的黄庭坚作品,有一部分可能是第一次跃入研究者和读者眼帘,于黄庭坚作品文献之保存功尤大焉。如郑先生对为研究者所诟病、忽视的《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此书未被历代黄集整理本所参校,“实属黄庭坚文集整理的一大损失”,这个刻本有内外别集系统各版本中没有的字句与作品。郑先生以此作为参校本,弥补了一些《内集》、《外集》、《别集》合刻本文字的缺失,并辑录了三集系统中所没有的若干作品。此外,《辑校》还从《黄太史精华录》、《云巢编》、《容斋三笔》、南宋曾宏父《风墅帖》、《宝真斋法书赞》、《东坡题跋》、《八琼室金石补正》、《石渠宝笈》、《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徽金石略》、《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万姓统谱》、《黄庭坚诗选》、《江西省出土墓志选编》、《黄庭坚书法全集》、《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等书中辑出不少佚作。

  其四,收录宏富。这一点在附录材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收录宏富著称的清乾隆缉香堂本《宋黄山谷先生全集》,其正集卷首汇集了大量的资料,亦只有四卷。《辑校》更是超越前贤,该书除参考文献外,共有七个附录:存疑作品、黄大临、黄叔达作品辑录、传记、年表、历代诰敕谥议祠记、历代序跋、历代叙录。如“历代叙录”部分,除汇集自宋至民国、现当代的各种书目文献上的著录文字外,还收录有海外学者的叙录文字、我国学者对域外黄庭坚集的叙录文字。这些材料,拓宽了读者对黄庭坚作品集本的认知视野,有助于人们对黄庭坚作品作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可以说,《辑校》是迄今为止收录黄庭坚作品及有关资料最多的一部整理本,它使我们对黄庭坚文学创作的认知更加清晰、连贯、完整、系统。它于黄庭坚作品及相关文献的辑存具有重要贡献,将会进一步推进有关黄庭坚的各项研究,洵为一部扎实的力作。

  (《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全3册),郑永晓撰,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定价24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