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还《玉台》旧貌 启当代新咏——评《玉台新咏汇校》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还《玉台》旧貌 启当代新咏——评《玉台新咏汇校》 发布时间:2012-5-3 13:50:56   作者:徐潇立 郭时羽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它汇集了自汉代至六朝六百余年间的八百多首诗歌,是先唐诗歌最重要的总集之一。然而,它的艺术价值、编者、编纂时间和版本优劣等问题都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而要对这些问题重加探讨,则必须有一个周密完善、能尽量还原《玉台新咏》原貌的整理本作基础。复旦大学章培恒先生关注《玉台新咏》多年,他和谈蓓芳教授、吴冠文博士一起,花费八年时间,精心打造了这本《玉台新咏汇校》。

  对古籍整理而言,最基本的问题无疑是选择底本和校本。《玉台新咏》宋元以来已无善本流传,在明代,刊刻抄录活动较为密集,以致版本纷杂,然简括言之不出两个版本系统,一以明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刻本为代表,一以明五云溪馆铜活字本、崇祯二年冯班抄本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为代表。其中郑玄抚本虽在明代中后期一度成为通行本,并且经历了几次重刻的过程,如嘉靖二十二年杨士开刻本、万历七年茅元祯刻本、天启二年沈逢春刻本均源出于此。但号称摹仿宋刻的赵均本一经出版,即被誉为“天壤祖本”,学界往往将其看作是最接近于宋刻原貌的本子,尤其在明末清初为苏、常学界所推崇备至。而郑本则渐至隐微,甚至沦为“俗本”而久被忽略。然而,在对《玉台新咏》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章培恒先生发现学界对这两种本子的定性存在着相当的误区:所谓覆刻南宋陈玉父本的赵均本,其实存在着伪造题署、刻意用古、增删篇目等问题,其来源颇可疑问,很可能是赵均已经“做过了手脚”,因而并不十分可信。相反,郑本在收有“昭明太子”与“梁简文帝”诗(赵均等本只有“皇太子”诗,而据宋晏殊《晏元献公类要》,北宋前期的《玉台新咏》确实是称萧纲为“梁简文帝”的)、收诗数量较陈玉父系统本多出近二百首(不仅无以证明其为窜入,且有显系《玉台》原本所有者),以及在具体诗篇署名等问题上,均存在着不容忽视之处(见谈蓓芳教授《〈玉台新咏〉版本考——兼论此书的编纂时间和编者问题》,《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可以说,郑玄抚刻本虽然亦已经后人改动,但在保存原貌上仍最值得重视,此次汇校即以郑玄抚本为底本。

  确定底本之后,校本也几经斟酌,从原定的只校《玉台新咏》三个版本,到增加一种清抄本,到再增加唐写本《玉台新咏》及《汉书》、《文选》、《艺文类聚》、《晏元献公类要》、《乐府诗集》、《白氏六帖》等重要的史书、总集和类书十余种作参校,整理者跑遍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地图书馆,将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在图书形式方面,本书采用了原文影印与校记排印相结合的新方式。每一卷的目录与正文均用明郑玄抚本影印,并在影印件上增入注码和标点,便于阅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明本的原貌。而校记中,目录部分采用表格形式,列出底本与校本的区别,以期一目了然;正文校记则在该卷影印部分后依序排列,以一卷为一个单元。同时书后另附《篇名索引》,以供读者检覆。这样一个经出版社与作者反复商讨最终确定的体例,可以说既新颖美观,又符合学术研究的需要。

  此书的汇校工作始于2003年,长达八载乃毕其役。遗憾的是,就在定稿交到出版社之后不久,章先生便因病逝世,未及看到这本凝聚了他大量心血的《汇校》出版。转眼已经半年过去了,再过几个月,在章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探讨《玉台新咏》撰者、版本、选诗标准等相关问题的论文集《玉台新咏新论》也将问世。这两本书一为文献基础,一为理论研究,相信会对学界关于《玉台新咏》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也是对章培恒先生最好的告慰吧。

  (《玉台新咏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定价13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2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