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新旧交替时代的文人心影——《石屋余渖》《石屋续渖》读后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善本掌故:两种西域古文字写本《弥...
- 善本留真 珍品共赏
- 《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序(下)
- 域外视角下的先秦秦汉思想史——《...
- 毛泽东和蒋介石惟一共同推崇的书:...
- 余楚生:《李贽全集注》简评
- 《王世贞全集》编纂的重要阶段性成...
- 《外史》《红楼》深解味 汉卿实甫真...
- 传记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评许隽超...
- 《福建日报》:返本开新境 波澜独老...
- 学术性与工具性兼备——评顾宏义先...
书讯书评
《石屋余渖》《石屋续渖》,是所谓“一书而兼有数体者”:一部分系学问艺术杂谈;一部分是道听途说、奇闻轶事;还有一部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随想。这是中国传统文人最为熟稔的著作方式之一,功用犹如今人之“自媒体”。形式寻常,高下则取决于作者的阅历、见识、精神、笔力。马叙伦学问渊博,思想却颇能随时代而“日新”,足使他笔下成一部趣味古雅而见识通方之著。
书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晚清民国政、学两界的掌故。马叙伦出生于人文渊薮杭州,其家先辈得与黄爵滋、林则徐、龚橙等晚清名流交游。(《红芋诗人》P161)他本人也因特殊的人生际遇,得亲接耆旧的謦欬,辗转听来的珍闻自多,非小说家向壁虚造、稗贩家摭拾陈说可比。那些人物侧记,作用宛如摄影中的“补光”,能凸显出易被正史叙述所忽略的细节。
如马叙伦从陈陶遗处听来的汪精卫事:“三十某年(引者按:1943),精卫访满洲,期以两国元首礼相见。日人谓溥仪云:‘当以来朝礼见。’精卫持不可,卒由日人为定礼,精卫入宫,互相握手。然及见,则溥仪上立,而赞者呼三鞠躬,精卫如赞,而溥仪不答,精卫礼毕,溥仪始与握手。精卫还寓,痛哭不已。”(《汪精卫与张静江书》P260)同是傀儡政权,而由日人任意抑扬;没有隶属关系的伪南京政权,竟要向“康德国”行“朝拜”礼,为国际交往史上的奇闻。而早年因反清暴得大名的汪精卫,此时最后的自尊已经崩溃是可以想见的。足见日本侵略者的霸道和嚣张,与“阜昌天子”处境之可悲,至今令人读之太息。
马叙伦关心民生,故能视角下移,于政要名流之外,也写世态百相,尤其是杭州地方的风土人情。如《途中人语二》(P192)写买菜者因捐税过重而口出怨语,咒骂征税者“不得好死”。他认为这是“舆人之诵”,而论以:“昔孟子云:‘关市讥而不征。’未若庄子云‘散群坏植’也。私有制度不废,则无以语此。”笔墨间既体现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仁民爱物情怀,又逗露出新式的社会理想和政治倾向。
他学有根底,精于训诂、文字、金石,大体沿着清人治朴学的正统路子;对佛老哲学的研究,颇具近代融会贯通的眼光;而对书画艺术的鉴赏,独具只眼,常有令人耳目一新之论。比如,他认为“魏碑中有许多笔法,用今笔试之不得”,是因为“笔之制作关系”。当时中国人所用狼毫笔,与古法所制不同;“(汉城)永兴堂制者,色近狼毫,而柔过之,用之亦使转如意。凡晋魏名书中许多笔法及姿态,皆可自然得之,故知有不关笔法而实笔使之然者。”(《高勾丽笔》P111)论书法到了这一层面,非自出手眼而真能得其中三昧者不能,和书法界流行的那种闻风望气的“形上”之谈大不一样了。
《石屋余渖》凡一百三十三条,一九四八年七月上海建文书店初版;《石屋续渖》凡九十四条,一九四九年四月上海建文书店初版。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上海书店复制建文书店版,后来收入《民国丛书》三编。浙江古籍出版社计划出版《马叙伦全集》,于二〇一八年三月将两书合刊为一册,以上海书店一九八四版为底本,重新标点,并补若干缺字。校刊精审,纸润墨雅。读来可广见闻,资谈助,可尚友前贤,可怡情悦性。
(《石屋余渖 石屋续渖》(马叙伦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定价: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