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湖湘多才女 勿忘绎雅堂——有感《廖基瑜诗词集》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湖湘多才女 勿忘绎雅堂——有感《廖基瑜诗词集》 发布时间:2018-2-2 10:30:11   作者:吴 琼  

  湖湘地区人杰地灵,在清代中期之后集中涌现了大量闺阁诗人。如清中叶的四大女诗人群体——湘潭郭氏、湘阴李氏、湘潭周氏、湘乡曾氏,湖南就占了三个,可见湖湘女性诗文创作的繁盛局面与艺术水平。这些女诗人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且家族化趋势明显,群体效应突出。以名声最著的湘潭郭氏为例,郭氏女诗人群体活跃在嘉庆、咸丰年间,主要成员有郭汪璨的姑母郭步韫,郭汪璨的姐姐郭友兰,郭汪璨的妹妹郭佩兰,郭汪璨的两个女儿: 郭漱玉、郭润玉,郭汪璨的孙女、郭润玉侄女郭秉慧,郭友兰与湘潭王德立的女儿王继藻,郭汪璨的弟媳王玙等。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郭漱玉与郭润玉,郭润玉编《湘潭郭氏闺秀集》,辑录了郭步蕴《独吟楼诗》、郭友兰《咽雪山房诗》、郭佩兰《贮月轩诗》、王继藻《敏求斋诗》、郭漱玉《绣珠轩诗》、郭润玉《簪花阁诗》。一族女眷,诗人辈出。钱穆先生曾指出,家族观念是中国文化一个最重要的柱石,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庭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一切。文学家族的出现,正说明了家族文化环境对国人行为出处方面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一个大家族里崛起一位作家,那么随之涌现众多作家,此呼彼应,影响唱和,就不难理解了。
  湖湘地区的女作家中,相对郭氏、周氏一门因闺阁作家众多而声名卓著,宁乡廖氏是相对低调的。廖氏原籍江西泰和,元延祐年间卜居宁乡衡田,明清年间瓜瓞延绵,代有人出,至乾隆时已成为湘中地区的名门望族。晚清时期,廖氏家族女诗人廖基瑜的诗文创作在湖湘女性诗坛颇受瞩目。廖基瑜,字琬芗,清同治七年生,卒于1951 年,晚年号自“绎雅老人”,著有《绎雅堂诗录》。《民国宁乡县志 · 艺文录》载:“绎雅堂集,在宁乡女士中罕出其右者,盖渐于父兄之教深矣。”廖基瑜为近代诗人、实业家廖树蘅之女,陈三立先生曾称廖树蘅诗歌“芳鲜澄澈”,刘宗向亦评价“树蘅诗诸体皆长长句,如长安河西诸作,希风二杜”。廖基瑜兄弟姐妹共八人,皆有才学,“长者能诗,少者能画”,廖基瑜的伯兄基植、仲兄基棫是其中水平佼佼者,五弟基杰则是近代著名画家。浸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廖基瑜从小便跟随父兄研习诗文,五岁开始跟着伯兄在家塾中读书,朝夕不辍,十余岁便可吟诗作对,有时应对速度竟超过父亲廖树蘅,令人惊叹。成年后嫁给同邑梅毅杰,宁乡梅氏亦是书香门第,可谓门当户对。嫁为人妇的廖基瑜仍然坚持诗文创作,1910 年她将自己的二卷本诗集《绎雅堂诗录》付梓,受到时人关注。
  廖基瑜的诗文创作,闺阁气息浓郁,题材以写景咏物、怀人思亲、游览寄兴、往来酬答为主,风格上前期清丽隽永,后期沉郁哀怨,用语典雅婉约,情感真挚细腻。有些作品亦能写出朴雅韵致,如《田家》:“日落江天远,慈鸟绕树飞。山花笼竹径,薄霭掩柴扉。吹篴牧童返,荷锸老农归。酌酒自怡悦,墟烟暖暖微。”绘出一幅傍晚村归图,遣词造句,有类陶翁。她自己刊刻的《绎雅堂诗录》,收录了青少年时代到中年时期的作品,中年之后的创作,原计划付梓,却仅留有《绎雅堂诗钞本》,今钞本亦散失殆尽,甚为可惜。廖基瑜生于近代,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可惜其诗文创作缺乏对国家民族、社会民生的关注,仅囿于一己生活所见所感,虽情感真挚,却失之格局狭小,不能不引以为憾。
  此次整理《廖基瑜诗词集》,收录了廖基瑜自己整理刊刻的《绎雅堂诗录》,共有诗一百二十九首、词一首;《绎雅堂诗录抄本》,共有诗九首、词一首。共有诗一百三十八首、词两首(《绎雅堂诗录》《绎雅堂诗录钞本》皆辑录自徐一士著《女诗人廖基瑜》,原文附书后)。作者更撰写了《廖基瑜年谱简编》、《一家文采擅当时——晚清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女诗人廖基瑜诗词研究》及两篇廖基瑜后人的传记,方便读者对廖基瑜的家世出身、人生经历、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做全面了解。可以说,资料的搜集和研究是比较系统全面的。该书的整理出版,为我们了解近代湖湘女作家廖基瑜提供了一个窗口,也是对湖湘近代闺阁文学资料一角的整理和保存,对研究整个湖湘文学史、社会史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廖基瑜诗词集》,凤凰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定价:5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