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会要体之源头 制度史之渊薮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会要体之源头 制度史之渊薮 发布时间:2013-1-8 9:53:38   作者:贾 云  

  《唐会要》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会要体史书。其主要门类有帝系、礼制、音乐、学校、宗教、选举、职官、民政、封建、历数、灾异、刑法、食货、舆服及外国等15类,514个子目,共计100卷。然而自其问世以来,除了刻印本之外,只有两个整理本,一个是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的校勘本,另一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点校本。这两个整理本虽然相继解决了《唐会要》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仍有大量的遗留问题未能解决。故而,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牛继清教授历时近十年,对《唐会要》进行重新整理,完成了《唐会要校证》(以下简称《校证》)。此书先后被列入“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颇具特色,可谓传统典籍整理的代表性成果。

  • 从目录学角度揭示《唐会要》的过去与今生

  唐代的《会要》是从苏冕开始修撰的。苏冕是唐代宗、唐德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他利用他的弟弟杭州刺史苏弁的两万多卷藏书,编纂了唐高祖至唐德宗九朝的典章制度及其沿革的相关内容,定名为《会要》,共40卷。唐大中七年(853),杨绍复等人又奉唐宣宗之诏,撰成《续会要》40卷,由宰相崔铉监修并进呈宣宗,主要续增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七朝的史实。

  五代到北宋初的各个政权十分重视本朝政典的修撰工作,而会要体史书尤其引起了北宋统治者的重视。北宋学者王溥在苏冕《会要》和崔铉《续会要》的基础上,补充了唐宣宗以后的史实,并重新作了编次和厘定。由于唐代的两个本子在流传过程中业已佚失,王溥的《唐会要》便成了会要体史书流传至今最早、最重要的一种,其次是同为王溥所撰之《五代会要》。其他诸如《西汉会要》等,都是后世学者利用其他历史文献模仿《唐会要》编撰的,因而,首创会要体并纂修成书,我们应该归功于苏氏兄弟。《校证》的前言对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进行梳理,并且通过理性地分析,认为“到南宋时,苏冕的《会要》与崔铉的《续会要》也还都单独流传于世”,而“《玉海》引《唐会要》时所言‘一本’等既有可能是《会要》、《续会要》和《唐会要》互指,亦有可能是指不同本子的《唐会要》”,这一结论应该是可信的。

  • 在史学视野下展示《唐会要》的史料价值

  记载唐代历史的主要文献有纪传体的新、旧《唐书》、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以及大型类书《册府元龟》等。《校证》所收《唐会要题辞》曰:“初,唐苏冕叙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损益之制。大中七年,诏崔铉等撰次德宗以来事,至大中六年,以续冕书。溥又采宣宗以后事,共成百卷。”而制度和史实的“沿革损益”“是直接来自唐历朝实录、国史,为今《通典》、两《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不载,因此文献价值很高,历来受学者高度重视,是研究唐代历史及我国古代制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校证》前言第1页)。当代史家黄永年先生在《唐史史料学》中指出,《唐会要》“取材于唐令、诏敕、奏议和其他纪事”,“尤其是对于急剧变化的中晚唐制度得以考索,这是此书最可贵之处”(黄永年著《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12月版,第70页)。《唐会要》既然是研究唐代史的重要史料,《校证》一书对《唐会要》在编纂和长期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错讹所作的深入细致的考证,使其史料价值更能充分体现。展阅《校证》,仅卷一、卷二“帝号”对于唐历代君主生卒、即位传位崩逝、年号改易、上尊号等重大事件时间及相关问题的详密考订,已使读者眼前一亮。而其他部分,亦是精义叠出,令人赞叹不已。可以肯定地说,《校证》一书为《唐会要》之功臣,它的出版,必将推动唐史及制度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于版本学框架下再造《唐会要》新读本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唐会要》在苏州一带刊刻印行,南宋时可能也有印行。到了清代,《唐会要》有两个钞本,一是常熟钱氏钞本,另一个是汪启淑家藏本。汪本较全,后来收入《四库全书》的《唐会要》就是这个本子。这个四库本后来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印行了活字本。清光绪中(1881),江苏书局又翻刻了武英殿聚珍版从书中的《唐会要》,但做了一定的校勘,修改了原版中的错误,质量较好。1936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国学基本丛书,据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将《唐会要》印入丛书中,并加了句读。1955年,中华书局据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原纸型重印了《唐会要》,并参照江苏书局本进行了校勘,共计有60条校勘意见,制成《校勘表》附于全书之末。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方诗铭等人校勘的《唐会要》。这个点校本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和上海图书馆所藏四种清代钞本,并参考了两《唐书》、《通典》及《册府元龟》等书,做了一些他校工作,解决了不少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唐会要》本身的价值和中华、上古两个本子并未将原书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问题全部解决,加之陆续有学者对《唐会要》中存在的错讹进行校勘、研究和整理,牛继清教授才会对此书进行多角度、多视域、全面的校勘和整理工作。那么牛继清教授的《校证》有什么特色呢?首先,版本选择精到,标点细致准确。《校证》采用诸版本中质量最好的江苏书局本为工作底本,以武英殿聚珍本和《四库全书》本作对校本,同时广泛吸收历代学者对《唐会要》的相关成果,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对《唐会要》做了一次更加细致准确的标点工作。其次,对《唐会要》目录的改造和相关内容的订补。江苏书局本《唐会要》卷八为后来辑补,目录定为郊议,作者根据原文是封禅礼仪的内容,将卷八改为封禅。又鉴于卷七目录为封禅,故对目录作如下调整,卷七为封禅上,卷八为封禅下。又,本书七、八、九、十诸卷是依据他书,如《开元礼》《通典》《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补入,作者牛继清对补入内容中存在的错误做了校勘和补订工作。再次,对原书中的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校勘与考证研究,写出了4200多条校勘记,共计30多万字。指出的错误类型有文字脱漏,文字衍羡,文字窜乱,年号、纪年、纪月和纪日错误,人名错误,地名错误,制度错误,史实错误,引文与被引文献的差异,辑录他书时出处标注错误等。

  作者参考了140余种古代文献及近人论著,主要包括两《唐书》等历代正史,《大唐创业起居注》等编年体史书,《通典》等政书,《历代名臣奏议》等诏令奏议,《册府元龟》等类书,《元和郡县图志》等地理志,《唐语林》等笔记小说,《白氏长庆集》等唐人别集,《文苑英华》等总集,《法书要录》等艺术类文献,《金石录》等金石文献及唐人墓志碑记,《困学纪闻》等历代学者学术笔记,《突厥集史》等近代以来学者著述,《尚书》等历代重要典籍。洋洋大观,博采众长,保证了该书的基本质量,使《校证》一书成为目前最好的《唐会要》读本。

  (《唐会要校证》(全2册),三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定价28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