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那久远的风雅——《毛滂集》编后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那久远的风雅——《毛滂集》编后 发布时间:2012-12-17 14:45:01   作者:李 林  

  说实话,在接手《毛滂集》的编校工作之前,我对毛滂其人并不了解,只是之前看宋人史料、笔记时,曾经见到过这个名字。

  于是,本书点校者周少雄先生成为我了解毛滂的一个窗口。他在前言中详细地介绍了毛滂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诗词。通过对前言的阅读,我对毛滂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毛滂本人是在当时文坛上有一定地位的作家,其作品具有一种潇洒、雅致的格调。

  实际上,他诗文的雅致,恰好是其心境的写照。从关于毛滂的材料了解到,他的一生并不顺利。年轻时多年沉沦下寮,仅仅做过一些偏远地方的小官,生活并不得志,晚年虽有在朝为官经历,但又因新旧党争的牵连多次入狱,生活可谓艰苦。但是,就是在早年转徙于路途的生活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典雅诗词。

  他中年以前虽然在仕途上不得志,但是却还能够给心灵留下一片空间,他以一系列闲雅的生活冲淡了心中的愁苦。他把自己的心绪移到对山水园林、诗酒生活的关注上。在武康时,他修治了一座园子,并把它命名为“东堂”,并以“东堂”作为自己的号。这座东堂是在原武康县令舍的基础上整治而成的。其地原为“尽心堂”,但已朽败不堪,于是他进行了一番改作。他的文章这样叙述自己的改作过程:“试择其蝼蚁之余,加以斧斤,乃能为亭二,为庵、为斋、为楼各一,虽卑隘仅可容膝,然清泉修竹,便有远韵。又伐恶木十许根,而好山不约自至矣。乃以‘生远’名楼、‘画舫’名斋、‘潜玉’名庵、‘寒秀’、‘阳春’名亭、‘花’名坞、‘蝶’名径。而叠石为矶,编竹为鹤巢,皆在北池上。”可见毛滂对于自己的小园子很是花了些工夫,而除了园林带来的美感外,治园本身也是一件很雅致的事。如其间“好山不约自至”句,更是能见出作者当时畅快喜悦的心情。在这东堂之中,看花赏园、徘徊泉石、诗酒唱和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他甚至做了几回动物爱好者,养起了狸和鹤。这些都让他的生活显得雅致而不同流俗。当然,写诗填词也是其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词的创作,他用力甚多。曾经自度和改良了《惜分飞》、《粉蝶儿》、《武陵春》等词牌。

  除了在自己园子里的雅致生活外,他更把这样的雅致扩充到山水之间。他有一诗,题目作“十月十日访琳道人于禅静寺与之徘徊泉石间甚久道人云有大龙团藏亦数年食且几尽因出刀圭许而龙躯仅余一爪色理极苍古又云赵清献公尝得须菩提画像乃张画壁间煎所谓龙爪以饷仆迫夜来归坐县之东堂见月奉寄一首”,从这个长长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他们文士生活的雅化。畅游、饮茶、观画、看月,这样的生活都得到一一展现。而且他们的饮茶不是普通的饮,饮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行为,他变成了一种文化。除品茶外,还引出了关于茶的评定、水的等级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恰好印证了这一行动本身的雅化。给煮茶的水评定等级的事早有发生。当然,毛滂本人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不过他的成果并不在于给水重新评定等级,而在于他对这一传统的反思。他认为“盖水之在天下者,人安能尽知之耶?顾可使不知之水又尽居七等、二十水之下乎”。并由此引发出“论水者谈何容易”的感叹。这确实是他在仔细比对了多种水后得出的心得之言。并且,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在某些时候还发挥了另外的职能。比如,在苏轼遭到贬黜的时候,毛滂还曾千里迢迢给他寄茶。在这其间,茶如同诗酒一般变成了寄托友谊的象征,维系起了文人雅士们沟通联系的纽带。

  当然,毛滂的闲雅生活并不仅仅如此简单,在闲雅生活的后面,其实是有着一颗闲雅之心。而这,也恰好是今天生活在喧嚣中的人们所需要的。在工作之余,也闲暇品茗,也漫步泉石间,寻求一份潇洒,摆脱尘世的纷扰。这或许是我们能够从东堂的作品中获得的一些心灵感发。在编完《毛滂集》后,我想把他分享给读者,关于他的闲雅生活,也关于他的诗词,只为了让大家体会那其间的美感。

  (《毛滂集》(浙江文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13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