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走向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走向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 发布时间:2018-4-8 10:14:03   作者:洪本健  

  [编者按] 洪本健教授为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数十年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中,与宋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欧阳修结下了不解之缘,逐步进入六一居士的世界,先后撰有《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欧阳修资料汇编》《欧阳修诗文集校笺》《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等著作。本文原为《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的序言,记述了洪本健教授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种种机缘。
  迈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幸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的科学事业在历经十年浩劫遭受重创之后,随着拨乱反正的进展,渐次复苏,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老一辈学者焕发精神,重振学术,著书立说,还竭尽心力,培养继承者;年轻的学子们在中断了多年的学业之后,考上研究生,似久旱之逢甘霖,如饥似渴地学习,手握学术的接力棒,在科研复兴的路上迅跑。躬逢其时,我于1980年重回母校华东师大中文系,继续深造。回顾我的研究之路,对导师和诸多学界前辈及朋友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报考的是叶玉华先生为导师的先秦两汉文学专业。叶老主攻先秦诸子,尤其是管子,深有造诣,在红学等研究上,亦颇有建树。不幸的是,在我和两位同窗获侍门下之时,竟然因车祸辞世,令我们十分痛惜和茫然。系里委托朱碧莲老师代管我们,她给我们以极大的帮助。朱老师是复旦毕业的楚辞研究专家,一见面就给我们开出了先秦两汉专业的必读书目,后来不时地询问我们阅读的情况,还请上海师大古文字专家罗君惕先生教我们《说文解字》。我们和罗先生的弟子们,围坐在罗家书房的圆桌旁,边听讲,边做笔记。这门课结束,我写了毕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对几种转注说的质疑》,呈罗先生审阅,他建议我去投稿,后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我由衷感激朱老师和罗先生亲切的关怀和指导。
  本科学习期间,教历代散文选的叶百丰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个高而瘦弱,待人和蔼可亲,令人肃然起敬。百丰师生于桐城书香门第,与马茂元先生为世交,情谊甚笃。他自幼就喜爱古文,在课堂上口诵解读,如数家珍,《先妣事略》《登泰山记》等名篇,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如饮醇酎而陶醉。我和两位同窗都希望受教于百丰师,遂登门恳请指导,幸得宽厚谦和的百丰师的接纳,经系里批准,从先秦跳到了唐宋,跟随百丰师学古文。
  还在中学时,我对唐宋散文就极有兴趣,《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最喜诵读。家里有民国版的古文选本,内有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我尤欣赏“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二句,在写作文时,还加以化用。百丰师要我们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时,两位同窗选了韩愈和王安石,我选了欧阳修。百丰师叫我们重点通读各家的文集和姚鼐的《古文辞类纂》等书,关注众多古文选本中评说唐宋八大家的内容,搜集有关评语,做好卡片资料。百丰师还带我们到四川大学,听成善楷教授讲古文。我在川大图书馆中,看到吴文治先生所著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柳宗元卷》,极为向往,立下了编撰《欧阳修卷》的宏愿。
  欧公是大家,著述丰硕,关于他的研究资料,在其身后的历代书籍中比比皆是。欧阳修研究资料的搜集,给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顺利完成以莫大的帮助。留校任教后,我继续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继续搜集资料的工作中去。记得寒假里,我获得热心的校图书馆管理员的许可,在北风凛冽中置身丽娃河畔的书库里,查阅一排排的图书,多有所获;而整个暑假,为了抄录线装书里的资料,我几乎每天早出晚归,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师大一村与上海图书馆巨鹿路书库之间的路上。朱碧莲老师知道我搜集了较多资料后,热情地向她的朋友、中华书局编审冀勤女士作了推荐,我随即寄去了部分样稿,为书局编辑部所接受。我在线装书中查到相关资料后,边抄录边加标点,回家再看时,总觉得有些地方断句有问题,心里没把握。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把有疑问的稿子交给百丰师,请他审阅。他总是不辞辛劳,仔细阅读,在稿子上作记号,到再见面时指出问题所在,解决了我不少的疑难,可谓雪中送炭。
  我特别幸运的是,遇上了中华书局的刘尚荣先生。他对宋代文献极为熟悉,审稿极其认真细致,在我近百万字的书稿上,于存疑处贴了许多小标签,请我思考并改正,还帮我补充了若干极有价值的资料,默默无闻地付出了辛劳和智慧。尚荣先生毕业自北大,不仅作为责编推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古籍整理成果,自己也有许多高水平的著述出版。记得我到北京看《欧阳修研究资料》清样那天,正是中秋佳节,到中华书局时编辑们早已下班了,只有尚荣先生一个人在办公室等我。他为我准备了月饼和水果,送我到书局附近的招待所住宿,在那里我完成了阅校清样的任务,心里充满了温暖。我视百丰师和尚荣先生为引领自己走上学术研究道路而感激不尽的恩人。
  为我主持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马茂元先生,令我十分难忘。马老是著名的研究楚辞和唐诗的专家,百丰师对他的学问赞不绝口,嘱我多向他请教。我把毕业论文打印稿送到他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寓所,他审阅得相当细致。在后来答辩时,他肯定富于情感性确是欧公散文最重要的特点,认为抓住这一点深入分析是可取的,同时指出文中关于欧文情感性对后世的影响,说得较为简略,宜加充实。百丰师和马老因同患肺气肿,后来都住进上海第二肺结核医院,病床紧挨着。我因常去医院探望,得以聆听二老聊天,他们从古文到家事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时百丰师仍在编著《韩昌黎文汇评》,在床上铺开许多卡片,取精汰粗,选用之时,再三斟酌,马老对此很是赞许。百丰师请马老在书成之日赐序,马老欣然允诺。孰料就在此次住院四个月时,百丰师病情恶化,呼吸困难,病危之际在纸条上书“痛不欲生”四字示我,不久即辞世。《韩昌黎文汇评》文稿遂由我收尾,仍由华东师大图书馆沈达伟女士誊写,经叶师母夏漪辛劳辗转交台湾正中书局出版。马老为此书作序时,正饱受肺气肿的折磨,三年后亦不幸病故。当我看到他坐在小板凳上伏身修改此序时,正不停地咳嗽,他深情地对我说:“我不能保证文章写得很好,但我能保证对你老师的感情完全是真诚的。”序文七易其稿而成,情辞并美,动人心弦,马老回忆住院时的情景,以“联床风雨,乙夜论心,相知愈深,情好弥笃”描述两人的深厚友情和对老友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
  我还忘不了中州古籍出版社年轻的编辑范炯先生,我们是在1985年出席首届桐城派学术讨论会时在桐城相识的。百丰师收到会议的邀请,但因多病体虚,虽极思返乡与会,但无法成行,叫我代表他出席盛会,顺便去叶家老宅拍个照片,给他看看,一解思乡之渴。这是我留校后首次参加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莅会的有钱仲联、吴孟复、周本淳等教授和好几位外国学者,上海去的年轻人还有复旦大学的王镇远先生。此会让我大开眼界,听了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会后,我和范炯等朋友一起宿营山林中,穿越神秘洞,攀登天柱山,一路上聊得非常投机。他知道我正在研究欧阳修,即邀我写欧公评传,从商议大纲到审阅书稿,直至书名“欧阳修评传”前加上“醉翁的世界”五字,他不知操了多少心,以致我们通信达数十封之多。在范炯热诚的帮助下,《评传》终于很不容易地出版了。范炯曾策划并主编过《历史的顿挫》事件卷和人物卷,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我遵其嘱咐,请我校文史哲兼通的苏渊雷教授为此书作序。挚友范炯后来病发猝然,英年早逝,此为河南出版界的一大损失,也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亲密朋友非常痛心,我们都深深地怀念他。
  《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尚属稚嫩之作,但毕竟是我学术研究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中华书局出版了《欧阳修资料汇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宋文六大家活动编年》,受到读者的欢迎,也为我自己的专业探索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古代散文的教学与研究中,我深感百丰师对古文评说的深切关注十分正确。古人对诸多名篇所作的批语,在眉评、旁评、双行夹评外,还有题下评与尾评(此二评或称总评),虽仅只言片语,却能切中肯綮,阐发精义,彰显艺术特色,让后人受用无穷。马老在《韩昌黎文汇评序》中以“君(指百丰师)之言曰”引出的议论发人深思:“评点之学,乃吾国文学理论批评之特有形式,由来尚矣。片言居要,一羽破的。其精深透辟,启发人意之处,往往有逾于解说者。”这其实是马老与百丰师两位精通古文之前辈的共同见解,值得珍惜。我效法百丰师,指导研究生钻研《古文观止》,分工收集有关资料。《观止》里的每篇文章,其写作背景均取自史书或其他古文献的原文,评语则取自数十本古文评专书。《解题汇评〈古文观止〉》编成后,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朋友们反映此书对古文教学与研究颇有用处。五南图书公司将其改名为《深入阅读〈古文观止〉》,在台湾地区出了繁体字版,亦颇受欢迎。
  本世纪初,我已逾天命之年,终于卸下了近二十年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双肩挑”的重担,把全副精力投入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科研之中。国家古委会批准了我“欧阳修诗文集校笺”课题的立项,时任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的高克勤先生向我约稿,并将《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居士集》与《居士外集》一厚叠影印件交给我。我感谢上古社的信任,此后在华东师大、韩国启明大学和延聘至上海商学院执教的数年里,集中全力为欧公的诗文作校笺。我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内山精也先生处,得知当时在鹿儿岛大学、后调至九州大学任教的东英寿先生有天理图书馆号称日本“国宝”的我国南宋版《欧集》的影印本,就请内山先生转告东先生我欲一睹“国宝”的愿望,不久,我就收到了一箱寄自东瀛的《居士集》与《居士外集》共75卷完整的影印件,对东英寿先生无私的大力支持,我心中无限感激,打电话向克勤先生报告这一喜讯,克勤先生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一句话蕴含着对东英寿先生毫无保留地提供“国宝”级文献资料的由衷赞美之情。在多年的笔耕之后,《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于2009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丛书》之一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翌年,获得中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的荣誉。东英寿先生是海外研究欧阳修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学者,关于欧阳修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他将天理本与其他版本的欧阳修书简加以比对,发现天理本有九十六篇之多未为常用的通行本所收,遂悉心整理出《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散佚书简辑存稿》,在《中华文史论丛》2012年第一期刊出。我对新见九十六篇书简作了初步解读之后,著文在《武汉大学学报》发表。东英寿先生得知后,希望我能为新见书简作笺注,并约我一起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商量出版事宜。奚彤云副总编等热情接待了我们,讨论了编书的若干细节,很快地,《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在2014年6月出版。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东英寿先生对欧阳修学术研究锲而不舍的专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热情。
  我也由衷地感激上海商学院的领导,他们将我商调到该院后,原定我到图书馆任职,但我执意到基础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近五年的岁月里,我与同事们切磋教学的心得,特别是交流古文教学和研究的体会,而且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筹办了盛大的欧阳修国际学术研讨会。除了国内著名的专家出席外,还来了好多位日韩学者,会议开得热烈而成功。
  在考研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怀着对我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代散文的挚爱,在出版欧阳修的资料、评传、编年、笺注及其他著作外,我还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和百余篇文章。我的论文多涉及唐宋八大家,而以欧阳修为研究重点,故内容较为集中,且互为关联。将相关的论文加以梳理编排,结集出版,是我的心愿,“上古”副总编奚彤云和一编室副主任杜东嫣女士得知我撰有《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书稿时,又一次给予大力的支持,由出版社把拙稿推荐到上海文化基金会属下的出版基金管理部门,经评审获得通过。我从报纸上看到公布的评审结果,心中十分感激。
  任教中国传媒大学的王永副教授,为人谦虚敦厚,笃学深思,勤勉有加。他是吉林人,颇钟情于故乡的历史与文化。在华东师大跟我读博期间,由唐宋散文而延展至金代散文,看了不少书,也请教了国内著名的专家,做成了《金代散文研究》的博士论文。本书末章第二节“金元对欧文成就的传承和延展性的评说”是应我的要求而写的,他对那个时代及其文学用功比我深,了解比我透。我感谢他尽力于我所求之事,为末章增添了亮丽的光彩。
  我虽尽力于欧公的研究,期盼有所创新,给学术的发展增添一点助力,但学养有限,功力欠深,疏误之处,当所难免,尚祈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全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平装定价:168.00元,精装定价:188.00元;《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定价:20.00元;《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定价:76.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