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整理论坛 >> 傅璇琮

栏目导航

古籍整理论坛

新旧《五代史•杜晓传》掇误
----——“二十四史”整理参考一例 
作者:
  近年来,我因作《唐翰林学士传论》,对有唐一代二百数十位翰林学士一一为之立传,涉及新旧《唐书》,发现两《唐书》所记有不少谬误,曾撰有数文,今年则刊有《两〈唐书〉记事辨误》(《文史》2006年第3辑)、《两〈唐书〉掇误》(《文献》2006年第3期)二文。我想,对两《唐书》之误加以辨析,不但有助于翰林学士事迹之研究,还可对“二十四史”的修订提供参考事例。
  近来我进一步作唐末昭宗朝翰林学士传,就涉及五代史事。现在拟就新旧《五代史》之误举一例,写此短文,以供对两《五代史》修订时参考。 杜晓为唐僖宗朝翰林学士杜让能子,《旧唐书》卷一七七《杜让能传》后有记,但仅二句:“(杜)晓入梁,位亦至宰辅。”《新唐书》卷六九《杜让能传》后亦简云:“晓入梁,贵显于世。”两《五代史》则有专传,见《旧五代史》卷一八,《新五代史》卷三五。
  据两《五代史》传,杜晓于昭宗天祐元年(904)以左拾遗入为翰林学士,后迁为膳部郎中,仍在职。天祐四年(907)四月,唐哀帝禅位于朱全忠,朱全忠建国为梁,并改元开平。《旧五代史•杜晓传》云:“太祖受禅,拜中书舍人,职如故。”这是唐末本朝的翰林学士直接入仕于梁之首例。朱全忠于立朝初,是很看重文士的,曾召入不少唐时朝内外之文士。如杜晓,即于开平元年四月朱全忠(太祖)接位后,仍被召入为翰林学士,其官阶则由从五品上之膳部郎中擢迁为正五品上之中书舍人,后又升为正四品上之工部侍郎,且后又提拔为宰相。但杜晓之为工部侍郎与任相,其时间(年份),两《五代史》本传所记,则都有误。
  《旧五代史》传云:“开平三年转工部侍郎,充承旨。明年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新五代史》传则谓:“梁太祖即位,迁工部侍郎、奉旨。开平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据《新五代史》传,杜晓于朱全忠于开平元年四月接位后即为工部侍郎,第二年即开平二年又迁为相,而《旧五代史》传记其为工部侍郎乃在开平三年,明年(开平四年)秋才任为相(清编《全唐文》卷八三六杜晓小传,亦谓“(开平)四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即承袭《旧五代史》传),较《新五代史》所记晚两年。关于这明显的差异,中华书局原点校本新旧《五代史》,都未有校,更未有改。
  按《旧五代史》卷五《梁太祖纪》,开平三年九月,“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翰林学士奉旨、工部侍郎、知制诰杜晓为尚书户部侍郎、平章事”。《新五代史》卷二《梁太祖纪》亦于开平三年九月记:“辛亥,韩建、杨涉罢。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杜晓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治通鉴》卷二六七也记,侍中韩建、左仆射同平章事杨涉于开平三年九月辛亥罢相,赵光逢、杜晓即继为相。应当说,两《五代史》之《梁太祖纪》及《通鉴》所记,是合乎当时实情的。 关于《新五代史》传所记杜晓“开平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时吴缜《五代史纂误》已予注意,其书卷中有云:“今按本纪,开平三年九月辛亥,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杜晓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传不合,未知孰是。”(据《四库全书》之《永乐大典》辑佚本)吴缜已将《新五代史•梁太祖纪》所记加以比较,指出“与传不合”,但仍云“未知孰是”,当他当时还未见及《旧五代史》与《通鉴》,故未敢确定何者为是(实则两者皆误)。《旧五代史•杜晓传》则有引清邵晋涵《旧五代史考异》,并谓:“杜晓入相之岁,《欧阳史》纪作三年,传作二年,吴缜已辨其误。”实则据前所引,吴缜只举纪、传互异,并未指传所记有误;且邵氏此处《考异》仅引吴缜之说,而未辨其本人所辑《旧五代史》之误。2005年新出版的陈尚君教授《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于卷十八《杜晓传》“明年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也引邵晋涵《旧五代史考异》,但未再加以勘辨。
  应当说,当据新旧《五代史•梁太祖纪》,及《通鉴》,杜晓由工部侍郎提升入相,乃为开平三年九月,非《旧五代史》传所记之四年,及《新五代史》传所记之二年。由此可以校定,《旧五代史》传之“开平三年,转工部侍郎,充承旨”,此处“开平三年”之“三”,应为“二”,则“明年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即开平三年秋,与《旧五代史•梁太祖纪》之“三年九月”合。可能《旧五代史•杜晓传》原书并不误,即原为“开平二年”,而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邵晋涵自《永乐大典》辑集时,误将“二”抄为“三”。 由此,则《新五代史》传谓杜晓于太祖登位时即迁为工部侍郎,亦误。可见,今后我们对新旧《五代史》加以重新修订,一定要如新旧《唐书》重新整理那样,既要注意本校,即对本书的纪、传加以互校、核对,又须进行他校,对新旧《五代史》所载加以比勘;另要适当吸收已有成果,如宋吴缜《五代史纂误》,清邵晋涵《旧五代史考异》,但也要予以覆核,不限于简单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