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整理论坛 >> 高克勤

栏目导航

古籍整理论坛

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应体现学术研究的价值
----—— 
作者: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出版界出现了一波出版大型文献丛书的热潮,其出版的方式主要是影印,显著的标志就是《续修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禁毁丛书》等的出版。新世纪伊始,这波浪潮不仅没有消退,反而从古籍专业出版社弥漫开来,出现了多家非古籍专业出版社影印出版各种版本《四库全书》的现象,以致引起了文化界、学术界和出版界的种种议论,也引出了如何看待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这一问题。

 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文化和学术的繁荣,产生了大型文献丛书出版的需求;而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学术的交流,也使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有了可能和条件。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例,试想,如果没有国内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和学者的广泛需求,定价数十万元的《续修四库全书》一类大型文献丛书如何能印制并销售成功?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良好局面,上海古籍出版社如何能从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拍摄或取得流落在彼邦近百年的敦煌吐鲁番文献,从而顺利出版广受学术界尤其是敦煌学界欢迎的《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呢? 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人士的远见卓识,促进了文化、学术和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台湾商务印书馆,最早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作了很好的示范。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纂、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结了清代中期《四库全书》编纂至民国成立之前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前瞻性的学术眼光,酝酿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更体现了出版者的眼光与胆略。在学术界的支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一社之力,历时十余年,往来欧亚间,推出近百巨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极大地推进了敦煌吐鲁番文献的研究,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

 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给出版者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丰厚的回报。但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本万利的事。类似《四库全书》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这种完整的、现成的出版资源,毕竟是不多的。同时,大型文献丛书投入大,销售慢,回报期长,当初台湾商务印书馆投入这一项目前还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不断的尝试,才下定了决心。而像上海古籍出版社在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时花出的代价更非业外人士所能想像。从选目到底本,从听取国内各领域权威专家的意见,到借用国内各大图书馆长期秘不示人的珍本、善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八年的编纂过程中,出版社一直是抱着如履薄冰的心情谨慎地推动着这一项目的实施。在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的过程中,出版社的编辑研究、考证每一件敦煌文献,以从事学术研究的态度从事编辑工作,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非专业出版社难以做到的。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调查,不进行反复的论证,轻率地从事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难免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而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不以认真求实的态度、花出艰辛的劳动,草率从事的话,即使出版了,甚至获得了经济效益,但久而久之,弊病总会被发现,就会严重损害出版社的声誉。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出版界是绝非鲜见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也会不断地发展。出版社应本着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本着出版人的良知,积极地、科学地推动这一工作。首先是要科学地审慎地确定选题,不要做无谓的重复出版,更不能出版劣书、伪书,不能使巨大的投资付之东流。其次在从事这项工作时,也要以严谨踏实的态度,把出版工作做好,要有“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目标,力争把每一项工程都做成传世之作。只要每一个出版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大型文献丛书的出版一定会有一个持续、正常乃至繁荣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