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整理论坛 >> 杨牧之

栏目导航

古籍整理论坛

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专家论证会上的讲话
----—— 
作者:
(2006年4月5日)
  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各位对中华书局都有深厚的感情,对“二十四史”整理工作意义的认识都很到位,特别是对古籍整理事业寄予厚望,这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是一种鼓舞和激励。今天时间短,大家可能还没有展开谈,以后还可以交流。我参加这个会,代表中国出版集团,也代表中华书局,向大家表示真挚的感谢。
  谈到“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点校本的修订,首先想到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事整理点校工作的前辈。前辈们的敬业精神、巨大贡献,想起来令人敬佩。当时这些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住在中华书局,和中华书局的编辑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在一个食堂吃饭。先生们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所以,今天在开始继续前辈们的事业之时,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敬意。
  今天为什么要修订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一是要弥补前辈因为条件所限造成的缺憾,二是要继承前辈的事业,把这项工作推向前进。不能说今天修订一下就都能做好了,它不过是以今天的水平弥补过去的遗憾。过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登了很多对点校本的意见,后来都收集、整理起来了。说明人们都很关注这个事业,希望它更加完善。田余庆先生说,国内外学术界对“二十四史”点校本“有誉无毁”,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又确实存在不足,需要弥补。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中国历史的基础史料,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二十四史”,很难谈到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这又是一个标志性的工程,标志着古籍整理的事业达到了今天这样的水平,标志古籍整理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今天的《光明日报》报道说,这项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仔细想想,整理修订“二十四史”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但另一方面,我们对困难要有充分的准备。摆在面上的困难,诸如人力、资金等,应该说还好办一些,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工程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表示了极大热情,认为这是一件应该大力支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在前辈的基础上把质量提高一步,一大步,这就更难了。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原来对的给改错了,那就无颜面对前辈了。如何提高质量,这方面的难度更大。我们一定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拿出比前辈更大的热情,花更大的功夫,精打细磨,才能做好。
  为了继承前辈的事业,完成修订工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进一步研究方案。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工作方案研究得更加具体周密。二是组织好队伍。任继愈先生提出,选聘牵头人,要选学风正派、学有专长的人,不宜用高价招标的方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能用于编书。集中人力进行修订有困难,可以考虑把有些史的修订基地放在当地的大学,定时碰头,都放在北京难以办到。放到各大学可以减少阻力,能分到项目,大学愿意承担,经费的问题大学也会解决。任先生的这些意见很有价值,是务实的。另外,这件事不只是一个修订工程,还要带出一支队伍,队伍要老中青三结合。三要设计好大体的时间和进度。建议先订个5年计划,完成修订的主体工程,其他衍生产品(电子版、资料汇编等)可以到2012年完成。从质量的角度来讲,10年也未必就能尽善尽美,但时间拖长了就会疲沓,效果不见得好。可以5年完成主体工程,到第7年完成配套工程。设计时间进度,要实事求是。四是要做到统一思路,统一体例。虽然允许各史有小的灵活性,但毕竟是一套书,要大体一致,要多次商量,求大同,存小异。
  对这项工作,我们特别强调的是质量第一。在前辈的基础上修订,如果没有“质量第一”的精神,就不要做,不然会惹起一片批评和笑话。在前辈的基础上做工作,看似容易,实则更难。跟着前人走,不会有突破,超过前人,又谈何容易!搞不好,还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我们要破除迷信,但也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另外是锻炼队伍。古籍整理的事业要一代一代做下去。党中央、国务院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谈到,“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说得十分透彻。
  怎么才能做到呢?第一步就是整理、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没有整理,就谈不到继承;没有整理、继承,就谈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文化典籍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只有整理出来,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实现总书记的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培养队伍,老中青结合。做一个工程,要带出一支队伍,形成一种好的风气,影响一代人,促进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另外,要不断总结经验,把这些经验变成整个队伍的共同财富,这也是为整个古籍整理事业积累经验。
  我们还要把这项工作进一步向各个方面做汇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这项里程碑式的工程。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