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名录 >> 杜国庠

名家名录

  杜国庠(1889—1961),又名杜守素、林伯修、吴念慈、吴啸仙、林柏、杜惑,生于广东省 澄海县(今澄海市)莲阳乡兰苑村。1907年赴日留学。1916年参加李大钊等人组织的丙辰学社,进行反袁世凯运动。在京都帝大,他听过日本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论家河上肇的政治经济学课,先后结识了彭湃、郭沫若等人,并几度与周恩来会晤,逐渐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7月回国,经李大钊介绍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平民大学等校兼课。1925年8月后,杜国庠先后任澄海中学、金山中学校长,整饬校政,开设工农夜校,组织师生开展革命宣传活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离校避匿乡间。1928年2月,在上海由钱杏村、蒋光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由共产党员建立的"太阳社"的成员。旅沪7年,杜国庠出版了大量译著,较重要的有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史的一元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之社会底基础》,乌连诺夫(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与柯柏年合译)。他还与柯柏年、王慎名(王鼎新)合编了《新术语辞典》和《经济学辞典》。

  1929年秋,直属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成立,杜国庠是文委成员。1930年初参加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工作。5月与潘梓年等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10月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文总)成立,他是负责人之一。他还担任过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干事,参与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红旗日报》的编辑工作。1931年春,文委派他随同宣侠父到驻淮阴的第二十五路军工作,设立社会科学研究室,传播革命思想。1932年初夏重回上海,继续参与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5年2月19日,他和文委其他成员被国民党逮捕,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方于1937年6月12日获释。

  抗日战争时期,他到重庆后继续担任文工会委员,并专心研究学术,从先秦诸子特别是墨家、名家、荀子的思想,以至两汉经学、魏晋哲学、两宋理学、明清学术以及康梁思想,都有所论述,部分文章后来辑成《先秦诸子批判》一书;又与侯外庐等人拟定了《中国思想通史》的编写计划。1946年,他随中共代表团迁往上海,继续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研究和著述。当年7月,写了《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一书,对儒、墨、道、法、名等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加以缕析论述。1947年3月,他与侯外庐一起主编《文汇报》的副刊《新思潮》,并在《中国思想通史》三卷本中承担编写了20万字的内容。

  1949年8月,杜国庠以解放区民主人士首席代表的身份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府委员、省文教厅厅长(至1955年)。后又任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杜国庠是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担任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此外,他还兼任过多种社会团体和学术机构的领导职务。

  杜国庠一生著译甚丰。除上述外,1959年选编自己部分文章辑成《便桥集》一书。1961年1月12日,72岁的杜国庠因胃癌在广州逝世去世。次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杜国庠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