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名录 >> 齐燕铭

名家名录

齐燕铭(1907—1978) ,又名齐震、齐振勋,笔名齐鲁。北京人。蒙古族。早年师从寿山石工,善篆刻书法。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国语系。曾参与领导学生爱国运动。1930年毕业,先后在北平大同中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东北大学任教。1937年赴济南到国民党第三路军干部学校任教,并任济南《救国时报》总编。“七七”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鲁西北聊城抗战,任范筑先将军的中校秘书,后任鲁西北《抗战日报》主编及政治干部学校教务长等。1940年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党校任教,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并到鲁迅艺术学院兼课。1943年起参与创作新编平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1945年后任中共驻重庆、南京代表团秘书长、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和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秘书长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总理办公室主任、文化部副部长。 1957年12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建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主要任务是:一、确定整理出版古籍的方针;二、领导制定整理出版古籍的长远计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拟定培养古籍整理人才的方案。规定中华书局“除以出版古籍为主要任务外,还适当出版当代作者的文学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并在上海设立一个编辑所”。规划小组成员由叶圣陶、齐燕铭、何其芳、吴晗、杜国庠、陈垣、陈寅恪、罗常培、范文澜、郑振铎、金兆梓、金灿然、赵万里、徐森玉、张元济、冯友兰、黄松龄、潘梓年、翦伯赞十九人组成,齐燕铭兼任组长,郑振铎、翦伯赞、潘梓年分别兼任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分组的召集人。各分组成员也都是当代著名学者。1958年2月,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政协礼堂召开了成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关出版单位负责人共一百余人。齐燕铭主持会议,并对规划小组的筹备经过、工作任务等作了说明,三个分组的召集人介绍了起草规划的情况。会议认为,几年来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是有成绩的,但缺乏通盘计划,目的性也不够明确。小组的成立对古籍整理出版的方针和计划作了较全面的考虑和安排,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很及时的。4月,文化部重新安排了中华书局的任务,将它改为整理出版古籍和当代作家有关文史哲学术著作的专业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并被指定为小组的办事机构。1958年当年,古籍小组完成了《整理和出版古籍计划草案》,其中文学部分3383种,历史部分2095种,哲学部分1313种,合计6791种。 1960年,齐燕铭根据党和国家对文教事业“全面安排,保证重点,提高质量,突破尖端”的方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又重新制定了一份《三年至八年(1960—1967)整理出版古籍的重点规划》(草案)。这份重点规划草案的最大特点,是抓住了要点,考虑了读者对象和整理方法。重点规划草案共列入古籍选题500多种,读者对象分作“干部和学生读物”、“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参考书”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古籍读本”、“古籍普及读物”、“古籍今译本和改写本”等三部分;后者则分为“历代名著”、“专题史料汇编”、“工具书”三部分。此外,还提出对有些珍本或排印困难的少数有价值的古籍和史料价值较高的近代报刊,采取影印的方式。在当时编辑出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这份重点规划草案重点突出,要求明确,选题数量适当,可行性较强。定稿后报送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并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别向全国综合性大学和有关研究机构寄发,同时发出《协助整理古籍的通知》。因此,这份重点规划草案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得到了落实。 1966年4月,齐任济南市副市长。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全国政协秘书长等职。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78年10月21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