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碑传结集的余韵绝响——《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出版 发布时间:2011-12-8 14:13:27   作者:希 比  

  我国史学传统源远流长,史料类型繁多。正史之外,私家撰述也很多,就传记而言,碑(墓志铭、碑记等)、传(行述、事略等)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这些碑传,既可以补正史之不足,又可以订正正史中的错误。甚者,从史料价值上看,它比正史更原始、更直接、更接近历史真相。

  碑传的结集始于宋代杜大珪所辑《名臣碑传琬琰集》,到清代达到鼎盛,先后成为三集。钱仪吉编《碑传集》164卷收录人物近2000个,缪荃孙《续碑传集》86卷收录1100余人,闵尔昌《碑传集补》60余卷收录800余人。1978年,香港大东图书公司影印汪兆镛《碑传集三编》,共50卷,收录500余人。清代结束,帝制为共和所代替,旧的文化形式渐渐式微。随着时代风气骤变,民国以后树碑立传者越来越少,卞孝萱先生积数十年之功,多方采集手稿、拓片、哀启、行状、事略,广泛搜罗钱、缪、闵、汪放佚旧帙,共收录碑传500多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可以说,此后再无碑传可辑,章开沅先生盛赞其为“碑传结集的余韵绝响”。

  《辛亥人物碑传集》和《民国人物碑传集》二书系卞孝萱、唐文权两位先生整理、筛选结集而成,二书体例一致,选目方法大致相同。《辛亥人物碑传集》多选取与政治变革密切相关的人物,涉及辛亥领袖、革命先烈,政府首脑、军政要员,清廷官吏、遗老以及摇摆于共和与帝制之间的人物等。《民国人物碑传集》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政治、经济、教育、学术、科技、艺术等方面都保留下来大量的资料,相对于《辛亥人物碑传集》所收录的人物,这些资料更难得而易失,正史中又多不见,因而弥足珍贵。

  辛亥、民国二碑传集曾于90年代初次出版,出于当时出版要求的需要,卞、唐二先生对资料作了取舍,因而今天所见并不是其收藏的全部。卞先生曾经设想对二书进行增补,打破原来界限重新进行编排。如今二先生都已逝世,这项工作也无法进行,我们只能尊重原书的原貌,尽可能地减少其中的讹误。为方便读者,本次出版为碑传集编制了“所收人物索引”和“作者人名索引”附于书末,每个索引兼顾二书内容,检索更加方便,收录情况一目了然。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改正了原书中几十处错误,调整了部分篇章的格式,但更多保留了原貌,尊重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改必有据。原书中有不少明显有问题的地方,限于编者水平,不敢臆改,故阙疑以望方家赐教。

  二碑传集是治史者尤其是民国史的学人的必备史料,也是好史者了解那个时代重要人物的窗口。书中既有传统的碑传体,时骈时散,处处彰显古人之学识和文采;也有大量白话文文章,语言风格与现在相差无几,读起来轻松有趣。翻阅这些碑传,如同身临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有革命先烈的锲而不舍,有科学民主的耀眼光芒,有文人学者保存民族文化的孜孜不倦,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士的满腔热情。争鸣的思想,交锋的观点,多彩的个性,让人捧腹,让人惊异,让人感叹。

  出于为尊、亲者讳的传统,碑传型的文章难免有谀墓之作,这需要读者在使用时去伪存真,以稀见资料补正史不足,尽可能还原历史原貌。

  (《辛亥人物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凤凰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定价160.00元

  《民国人物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凤凰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定价19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