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下辖江阴和宜兴两个县级市,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它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代以前,无锡地区就已出现顾恺之、李绅、尤袤、蒋捷、倪瓒等一代名家。明清以降,更是人才辈出,著述如林。据对《江苏艺文志·无锡卷》一书的统计,古代无锡地区有著述存世或见于载籍的作者,从东汉到元代有140余家,明清时期则多达4400余家,涌现出诸如吴炳、计六奇、陈维崧、顾祖禹、万树、顾贞观、顾栋高、秦蕙田、嵇璜、杨潮观、周济、蒋春霖等一大批有全国影响的硕彦名儒。特别是顾宪成、高攀龙之东林,徐霞客之游记,徐寿、华蘅芳之“格致之学”,刘天华、华彦钧(阿炳)之国乐,唐文治之“国专”,陈翰笙、钱俊瑞、孙冶方、薛暮桥之经济学,都堪称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座高峰,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无锡地方文化遗产,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与凤凰出版社决定合作编辑出版大型地方文化典籍集成——《无锡文库》。无锡地域范围以现行行政辖区为准,《文库》立足无锡市区,兼顾江阴、宜兴,适当选收江阴、宜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文库》收录无锡籍作家的著述和与无锡相关的历代文献600余种,以史料价值高、使用价值大为原则,同时兼顾版本价值,其编纂年代下限一般为1949年,根据内容分为五辑。
第一辑《官修旧志》,收录民国以前无锡地区现存的26部旧方志。这26部志书,从时期上分,元代1部,明代6部,清代至民国19部;按行政区划分,无锡市区9部,宜兴、江阴各8部。辑末另外附录府志《[咸淳]毗陵志》一部,是因为现在无锡市区、江阴、宜兴的宋代方志均散佚无存,而作为宋代常州府志的《[咸淳]毗陵志》保存了所辖区内各地较早的史料。第二辑《地方史料专著》,收录反映无锡地方史料的专著与笔记。这些个人著作,是官修方志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史料。特别是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锡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出现了许多专门的出版物,这些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文献,保存了不少民国时期原生态的历史材料。其中不少是孤本,弥足珍贵。第三辑《年谱家乘》,收录无锡地区历代名人年谱以及部分著姓望族家谱。对名人家族史的研究,过去一直不受重视。近年来,随着思想禁锢的打破以及地方史研究的逐步深入,才慢慢为学界所重视,甚至成为热点。本辑较为全面地汇编了无锡历代名人的年谱60余种,还汇编了无锡地区50余个著姓望族的家谱近120种。对于家谱资料,视其文献价值,全文收录或选择收录。第四辑《无锡文存》,收录历代无锡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曲、文集或珍稀史料。本辑之前数册,收录《梁溪文钞》、《梁溪文续钞》、《锡山遗响》、《锡山文集》、《梁溪诗钞》、《续梁溪诗钞》、《梁溪词选》等无锡地区的诗、词、文总集;其余各册,所收则为单集作品。第五辑《近现代名家名著存目》,收入无锡籍近现代名家小传、主要著述目录和代表性作品简介等,目前在世者概不收入。
《文库》对所收每种图书,均撰写《提要》,置于每种书扉页之背面。除第五辑《近现代名家名著存目》外,均采用影印方式出版,一般采用上下栏双拼。《文库》出齐后,拟编制《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以方便读者使用。《文库》采用16开精装形式,预计出版规模100册左右。自2010年开始启动,各辑齐头并进,成熟一批出版一批,计划在2012年出齐。《文库》2011年2月开始出书,至今已出版50余册,完成任务过半。
作为无锡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乡邦文献集成,《无锡文库》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粗绎之,可以概括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抢救文献,保存文脉。自古以来,无锡地区即有丰富的地方文献传世。然而由于近代历经战乱,一些重要典籍毁佚严重,有的仅以孤本、稿本存世,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如元代王仁辅纂《[至正]无锡志》,为无锡现存最早的志书。该书系明洪武初挖改元刊本而成,“词简而事该,亦地志之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是《四库全书》所收《无锡志》的底本,现即以孤本存世。从清末到民国期间,无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不少重要成果,而记载这些重要成果的书籍因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保管不善,其中不少纸张发黄发脆,触手即碎;有的散落于个人之手,随时都有毁佚的可能。编纂《无锡文库》,可以起到抢救文献、保存文脉的作用。
二是整理文献,传之后世。流传至今的无锡历代文献数量众多,版本杂乱,良莠不齐。编纂《无锡文库》,对这些文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广泛比较,分门别类,择优汇于一编,便于使用和流传。《文库》选择最优的版本作底本,采用原版影印方式,保持文献著作的历史面目。遇到原书有残缺或漫漶不清处,以相同版本予以换页、补页,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版本。如第一辑《官修旧志》中明代周邦杰修、秦梁等纂的《[万历]无锡县志》,国内各大图书馆藏本均不全,上海图书馆存卷1 —6和卷20 —24,宁波天一阁图书馆存卷3 —24,经过相互配补,方成全帙。又如第四辑《无锡文存》中的《高子全书》,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五年刻本,该本有多页残缺,并有多处漫漶不清,皆以南京图书馆藏本进行配补或换页。这种配补和换页,在《文库》中随处可见。在阅读使用上,《文库》中的不少图书版本要优于图书馆的藏本,已经成为全新的“文库本”。因此,我们认为《无锡文库》将作为一个全新的版本流传下去,泽被后世。
三是促进利用,资治当代。《文库》搜罗广泛、全面,将很多分散的、不易找到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其使用范围更广,更加便捷,发挥的作用也更大。《文库》所收皆为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是研究无锡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必读书目,对于建设当代地域特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借古鉴今,《文库》对无锡的城市规划、古迹保护、名胜旅游开发等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无锡文库》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经典性相结合,注意吸收地方文献研究和古籍版本研究的新成果,广泛收集流散在国内外的珍贵典籍,从而从整体上呈现出无锡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它展示了无锡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提升了无锡地域文化知名度,提高了文化影响力,在今后的文化兴市、文化强市中必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