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一、产品介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是我国边疆研究领域首个面向公众的数据库产品。依托庞大的数据容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及读者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导航、浏览、检索等功能。是专业研究工作极佳的辅助工具。
本库具有数据容量大、原版图片清晰、界面人性化、操作简便四大特点。
- 资料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一期所收录数据来自全国各大图书馆、边疆各省市社科院等机构,辑录了历史上有关边疆的各类资料,包括散见于各类丛书、文集中的材料以及罕见档案、书信、日记、电文等,由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院毕奥南教授带领团队进行资料整理和数据标引。根据不同专题,共划分为10 个大型数据库,每个数据库下设多个子类,以满足不同领域研究者查询使用。
三、 资料内容
1. 边疆民族资料数据库:中国陆地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92%;边境地区总人口205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1%。边疆民族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疆地区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今天开发边疆,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数据库对30余个边疆世居民族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辑录,同时兼顾历史上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民族资料,除了廿四史等正史外,扩大搜集范围,旁及别史、文集、旅行调查、战事报告等。
2. 边疆界务资料数据库: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近现代中国边疆界务是一个较少被人关注的问题。虽然当今学者比较客观地看待中国与周边邻国历史关,以让公众了解边界形成过程,理解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关系为目标,但由于中国与各个邻国的边界专题资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有若干较陈旧而且带倾向性的内部资料辑录),仍难展开充分的研究,得出较客观的结论。本数据库辑录资料以近现代边界形成时间、空间为范围,较系统地整理了中国与各个邻国的界务资料,这不仅迎合了学术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对于促进睦邻友好关系有实际功效。资料来源包括相关官方文件、档案史料、边事汇编、奏议、外交会谈节略、勘界电函、当事人文集日记、有关调查、报刊专论、研究报告等。
3. 边疆行政建制资料数据库:考察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变化,可以使研究者了解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本数据库从众多的沿革地理文献中辑录出较为完整的边疆行政建制资料,另外,收录的筹边奏议、地方调查、地方文献也有大量相关信息,研究者可以纵向考察局部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段发生的沿革变化,横向将各边疆区放在同一时代加以比较,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结论。
4. 边疆民族地区期刊资料数据库:由于历史原因,内地与边疆民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近代以来,边疆地区开始打破封闭状态,开始陆续创办期刊报纸,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由当地政府及文化人士创办,另一类由中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创办。由于都是面向当地读者,内容以本地新闻、论说、历史研究、民族调查等为主。经年累月,这些旧期刊承载的信息对研究者来讲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料;又由于这些旧期刊发行量较少,传承保存有一定困难,现在仅分别收藏在各个单位,所以学者要系统搜集利用比较困难。
5. 中国边疆方志资料数据库:在中国现存八千余种方志中,与发达地区相比,属于边疆地区的方志较少,许多边境地区地方文献基本空白。现存为数不多的边疆方志传载着非常重要的地方历史信息,许多信息为正史所不及,值得研究人员深入发掘。本数据库搜罗边疆九省区范围内各个时期形成的方志文献,尤其侧重边疆地市级以下方志文献,使研究者尽可能直接了解边境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同时考虑到中国历史上边疆的变迁,今日边远地区曾经也是边疆地区,如青海、贵州等地,因此考察历史边疆,也兼收这些地区的方志文献。
6. 东北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从古人与今人著录书目可知,东北边疆史地各类文献还有很多。此外,考虑到这些文献分布广泛,其中大部分隐身于各类丛书,搜集不易,系统搜集尤难。尽管前人已经做了大量辑录工作,如金毓绂的《辽海丛书》,今人的《长白丛书》、《黑水丛书》等,但与存世的东北边疆史地文献相比,实在太少。本数据库拟将相关文献彻底梳爬,系统编排,大量增加近现代以来的行纪、调查报告等各类文献,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
7. 北部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北部边疆即蒙古高原及其南缘,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于游牧民族居地,历史上文献传世不多,史地资料比较零散,需要钩稽整理。近现代以来,随着封禁政策的废除,开垦土地,调查物产,人员往来频繁,纪录渐多;又因列强蚕食侵扰,有关北疆筹边调查等不断增多,这些都为本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数据库以清代以降资料为主,不拘体裁,举凡相关官方文件、档案史料、边事汇编、奏议、当事人文集日记、有关调查、报刊专论、研究报告等,尽在收录。大致分若干专题,例如垦务,移民实边,外蒙古独立,沿革地理,综合调查,旅行见闻等,学者可以从中掘取研究素材。
8. 西北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西北边疆,主要指新疆、甘肃,青海地区如今只是边远地区,但考虑到在很长历史时期曾是边疆,史地文献收录范围也将其包括在内。西北边疆史地文献前人也做过辑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如《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但许多史地文献并没有收录,此外,介于蒙古、西藏之间的“两不收”情况,也使一批西北史地文献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因此,在前人基础上,本数据库拟扩大搜集范围,补充前人遗漏,深入开掘各类体裁文献,诸如书信、电文、调查报告、档案等,为学者提供丰富的基本资料。
9. 西南边疆史地文献数据库:西南边疆指西藏、云南、广西三省区。历史上上述三个地区民族分布不同,与中原王朝关系也不尽一致,因此形成各有特色的地方史地文献。对三省区的地方文献,近年来有人已经做过若干整理,如《云南史料丛刊》、《清代西藏史料丛刊》等,均汇集许多地方文献,为学者利用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收录标准不同,或受制于某些条件,这些史料汇编并不能囊括存世的史地文献,何况除了传统史书外,档案、文集、书信、报告等材料越来越为研究者重视,有鉴于此,本数据库着眼于学者们关心的近代以来边疆地区社会变迁,着力搜集清代以降三省区相关资料,按专题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本资料以及部分稀见史料。
10. 海疆史地文献数据库:尽管海洋疆土概念的出现是晚近的事,但是古代中国先民在近海从事渔业及交通经贸活动由来已久,相关岛屿、海域的实际利用代代相传,具有历史继承性。丰富的古代中国海疆史地文献印证了先民开发、保卫海疆的历史过程。
第一类主要包括了二十四史海疆资料、古代中国海运及海上交通、沿海形势图、沿海岛屿及台港澳、琉球、海防等,从大量历史文献中较为系统地辑录了有关海疆的资料。第二类包括、辽东、直隶—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港澳沿海地区旧方志。其中浩繁的地方信息(诸如海事活动、地方经贸、抗倭抗夷等)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四、 系统功能:
1. 导航:由边栏、索引导航区、检索区三部分组成。其中索引导航区按照多种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索引编排,为用户查找文献提供了便利。
2. 浏览:包括边栏、浏览区、检索区。边栏按照文献用来文献篇章结构,用户更有效地把握文献整体脉络,进行跳跃式阅读提供了便利;除包括基本的浏览和翻页功能之外,在浏览时可选择浏览文献原始图片、文献数字化全文以及文献相关信息。所有原始图片均采用高分辨率扫描,保持了文献的原汁原貌。
3. 检索:可通过作者、题目、分类、任意四种类型的关键字进行普通检索。高级检索支持复式条件检索,可以自由设定检索范围、增减检索条件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