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庆贺《山东文献集成》竣工学术研讨会于山大召开 发布时间:2011-10-13 10:41:59   作者:徐家顺  

http://ent.sdchina.com/show/2075735.html

  今天上午9点,庆贺《山东文献集成》竣工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 举行。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 ,以及来自台湾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博物馆等高校及古籍收藏单位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与会。

  樊丽明在致辞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她说,由山东省政府特批立项、被誉为山东省"四库全书"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山东文献集成》的编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学科意义,该书将山东先贤的代表性著作汇为一编,对于山东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古籍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如今该丛书由山东大学编纂完成,体现了山东大学作为山东高校龙头,对于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的责任感。2011年适值山大110年校庆,《山东文献集成》的竣工,也是为山东大学文化校庆献上的一份厚礼。

  记者了解,《山东文献集成》的编纂是世纪文化建设工程,对保护山东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规模空前,是全国古籍整理界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化地标意义。可以说,《山东文献集成》是山东大学110年来的又一次重大科研成果,体现了山东大学踏实、严谨、勤奋的学风,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同时,《山东文献集成》的竣工出版,弥补了山东没有代表性地方文献丛书的缺憾,可谓山东文献整理的里程碑。

  会议还听取了《山东文献集成》编纂处副主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教授代表编纂处做的工作汇报。会议由《文史哲》主编王学典 教授主持,山大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 教授致闭幕词。

  《山东文献集成》相关介绍

  《山东文献集成》作为山东省政府特批重大文化工程,是一部专门收录山东先贤著作的大型丛书,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地方文献丛书。2005年由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杜泽逊提出计划,经山东大学上报山东省政府,获得特批立项。并于2005年成立编纂委员会,2006年初正式启动编纂工作。由山东省原省长韩寓群为主编,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原校长展涛、校长徐显明等为副主编,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负责编辑工作,由山东大学出版社 影印出版。经过编纂处全体同仁及各参编古籍收藏单位近六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今年九月编纂完成。全书共四辑200册,影印山东先贤遗着稿本、钞本、刻本等1375种,其中稿本352种,钞本295种,刻本545种,排印本52种,石印本92种,磁版印本1种,拓本四种,钤印本4种,影印本26种,名家批校题跋本104种,可谓珍本荟萃,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山东文献集成》的出版,不但抢救了大量濒临消亡的珍贵文献,而且使得一大批世人难得一见的孤本秘籍化身千百,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较大的方便。该丛书在抢救稀见文献的同时,也兼顾了山东文化名人的着作,如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子、郑玄、邢昺、辛弃疾、李清照、孔尚任、王士禛、蒲松龄、桂馥 、王筠、马国瀚、陈介祺、许瀚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先贤的着作都有选择地予以收录。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