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海南省数万册古籍亟待修复 却无一个专家 发布时间:2011-9-19 11:10:12   作者:记者 钟起的  

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1-09/18/content_23720122_3.htm

  目前海南省各图书馆现存的数万册古籍中,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保护,一些珍贵的古籍将面临灭顶之灾。近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海南省古籍修复专家人数为零。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人敢贸然“处理”这些亟待修复的古籍。所幸的是,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引起海南省有关部门的重视。

海南省部分古籍不同程度破损

  9月8日,记者在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库房看到,一排排的樟木书柜中,整齐地排放着各种古籍。从事古籍普查和编目的工作人员李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古籍,只见这本泛黄的古籍上布满各种各样的虫洞,纸张焦黄发脆、四边残损,书破如剪碎的窗花,几乎无从翻阅。

  李敏说,因为年代较久,长期以来古籍面临最大的威胁是老化、虫蛀、鼠咬、水渍、霉斑等。该馆现有各类古籍三四万册,其中一些古籍在全省图书馆中首屈一指,是研究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目前,该馆特藏部正在进行古籍普查和编目,具体的古籍数量和种类还在统计中。

  “这本破损程度还不算最严重的。”李敏介绍,在这几万册古籍中,大部分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最轻度的就是酸化老化,严重的破损不堪。“幸好我们这里没有‘书砖’。‘书砖’是因长期潮湿又承受重物之压所致,动一下便会哗啦啦地掉渣,如不设法抢救修复,‘书砖’将彻底毁灭。”

  除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口图书馆、文昌市图书馆等收藏古籍的图书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全省的数万册古籍亟待修复。海口图书馆采编部工作人员沙莎告诉记者,该馆现有5800册线装古籍,绝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最常见的是虫蛀、纸张老化变脆等。文昌市图书馆张馆长介绍,该馆收藏了3100册古籍,但是整部书完好的只是少数,破损的占70%左右,有少数古籍已变成“书砖”。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王芹介绍,古籍是记载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财富。由于诸多原因,海南省各图书馆与其他省份状况差不多,古籍保护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如古籍老化、破损严重等;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极度匮乏等。

古籍修复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轻度损坏的古籍,专家修复一般需要一周的时间。修复一本重度损坏的古籍,熟手一天一个人只能补几页,修复一本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修复古籍是一项非常耗时又极需耐心的工作。”沙莎说,古籍修复的学问很深,这种工作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做。版本的鉴定,不同时期、不同的印刷方式,还有纸张、用笔、墨迹、字体等,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在馆藏古籍中,部分古籍是十分珍贵的。我虽然参加过古籍修复培训,但受场所、技术等客观条件影响,平时我都不敢轻易去动一下这些古籍。”

  文昌市图书馆张馆长介绍,因为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该馆的破损古籍,还没有一本得到修复。“平时不敢动,一动怕损坏得更加厉害,但是如果不尽快修复,情况又将越来越严重,真是两难。”张馆长说。

  据了解,古籍修复工作难度非常大,要求高,技术性强。有关人士介绍,古籍修复是一门难度很大的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修复人才不仅要掌握修复技术,还要心灵手巧,更需要中国书籍史、目录学、版本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历史、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王芹说,海南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其匮乏,在全国范围内能称得上修复专家的仅100人左右,年龄大多集中在中年,目前古籍修复人才已经是青黄不接。“就海南而言,仅有3人参加过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培训班。不过,虽然参加过培训班,但也只是对一些不是特别珍贵的、受损不是特别严重的古籍进行简单修复。可以这么说,现在海南省能够独当一面的古籍修复专家连一个都没有。”据了解,王芹、沙莎和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黄先生等3人参加过古籍修复培训班。因为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目前海南省各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尚未正式开展。

海南省将加大古籍保护力度

  由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引起海南省各图书馆的重视。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曾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古籍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古籍普查工作,并在抓好本地古籍普查登记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加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

  据了解,目前海南省正在编纂《中华古籍总目·海南卷》,全省古籍著录平台已开始使用,各古籍收藏图书馆正在利用该平台对本馆古籍进行著录,这对摸清海南省古籍家底、培养古籍工作人才、对古籍实施分类保护和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在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访时看到,在宽大的库房中,添置了全樟木书柜,将古籍妥善存放。王芹介绍,近年来,该校图书馆十分重视古籍的保护工作,并加大了资金投入,这些书柜便是专门拨款购置的,现在古籍的虫蛀现象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目前古籍保护工作已引起海南省有关部门的重视,海南省将加大古籍的保护力度。

古籍保护修复工作任重道远

  据了解,目前海南省数万册古籍亟待整理、鉴定、普查和修复,古籍保护修复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据介绍,目前,海南省古籍保护工作没有固定经费;其次,海南省古籍修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寥寥无几。

  一家图书馆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针对海南省古籍修复工作专业人员匮乏或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建议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确保古籍保护工作的质量;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和认证,形成古籍鉴定、著录、修复的资质认证体系和面向社会开展古籍服务的价值认证体系,培养和造就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此外,古籍标准书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近两年海南省的古籍保护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各图书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古籍书库保护设施不健全的现象,一些图书馆没有具备古籍库恒温、恒湿、防虫等条件。

  该负责人称,古籍这一历史文化的载体,应当以端庄典雅之姿,供世人观看欣赏,增加读者对古籍和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扩大古籍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在社会上形成全民喜爱古籍文化、共同支持古籍保护工作的局面。

(来源: 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