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109/15/t20110915_22697049.shtml
沈乃文 曾任北大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现高校古籍保护研究会会长
吴格 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所研究馆员 摄影/王浩儒
事由:参加2011年第五届全国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
昨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9所高校的30余名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及研究员汇聚一堂,在川大图书馆“秘密”召开了2011年第五届全国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为正在“消亡”的高校古籍积极“寻求出路”。
北大馆藏古籍
破损得比较厉害
在北大图书馆古籍部工作近30年的沈乃文先生向成都晚报记者透露,全国高校古籍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就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北大古籍收藏量共有150万余本,其中20万本都是善本,占世界古籍收藏量前四名。虽然这些古籍都是无价之宝,但也破损得比较厉害,不容易修复。”沈乃文叹道:“书好比一个人的存亡,将来有一天,这古籍可能就没了。而古籍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消亡速度加快了。”他分析,造成古籍磨损有多方面原因。“一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严重,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古籍有腐蚀作用。二来,北大图书馆的古籍,时间放长了,有的线断了,有的书页碎了,有的有蛀虫,都在不断磨损。”
要如何破解古籍消亡这一难题?面对着150万余本北大古籍,沈乃文苦恼地称,暂无对策。不过,他认为,数字化是古籍传播的必然出路。“数字化是我们能预测到的未来书本存在的形式。在不久的将来,纸本可能就要退出市场。毕竟,现在看报纸的人少了,看杂志的人少了。”不过,一谈到这里,58岁的沈乃文就眉头紧锁,他直言,要实现古籍数字化,经费上相当困难。
聊到尽兴时,沈乃文笑着说,除了数字化之外,目前市场上也流传了一些影印版本的普通古籍,如“武功秘笈”,颇受读者喜欢,这也是减轻古籍磨损的一种方式。
复旦大学
正在进行古籍数字化
“从沿海大中城市来看,古籍在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藏品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所研究馆员吴格说。他透露,针对高校古籍面临的破损问题,复旦大学正努力实现古籍数字化。“目前复旦大学大概有40万册古籍,我们正忙着进行古籍数字化。比如,对稀有的手抄本、稿本以及其他图书馆没有的古籍进行扫描、影印,再放到图书馆的网站上。学生可以用电子阅览器进行阅读,避免磨损,让藏书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吴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