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皇皇巨著昭日月——《祁隽藻集》赏读(图) 发布时间:2011-8-29 11:10:28   作者:韩玉峰  


  作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审定的“文献丛书”之一的三卷本《祁隽藻集》近日由三晋出版社出版。这部由任国维先生任总主编的长达270万字的巨著出版,是我国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重要工程,是国家清史编撰和清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收获。

  祁隽藻乾隆五十八年(1793)出生于山西寿阳,是清代中晚期的一代贤相和旷世鸿儒。祁隽藻历仕四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爱国爱民,政绩卓著,对清代道、咸、同三朝政局产生过重大影响。祁隽藻既是一位清风俭德、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博学多识、造诣精深的学者,还是一位文采出众、作品繁富的诗人,虽身居宰辅,仍精研儒学,吟诗著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祁隽藻作为一代贤相、学者和诗人,赢得了时人的敬重和后人的敬仰。

  《祁隽藻集》第一卷包括“谱传”“日记”“信札”“随笔”“杂记”和农学专著《马首农言》。

  无论是“谱传”“日记”,还是“信札”记载着不同时期的国家、朝中事,祁隽藻的家乡、家族、家中、个人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日记”和“书札”中,我们深深地为祁隽藻廉洁自律的精神所感动。祁隽藻“门无杂客,不通贿赂”。逢年过节他不在家时,总要写信示警家人:“年底各处有送银信者,连信均交来人,切勿退银收信。”孙女满月,他告家人“如八舅母送东西可收,别处一概婉辞”。咸丰四年因病“蒙恩致仕”,在日记中写道:“去官之日毫无蓄积,私心自问,殊觉洒然……”咸丰十年告老还乡养病时,老家仅有旧屋数间,破烂不堪,难以容身,只好借方山僧院暂养。祁隽藻临终前叮嘱儿子祁世长:“他日志墓之文,汝无乞尊官贵人为之,既多谀辞,且恐失实,吾不愿也。”如此种种,祁隽藻之清风俭德,感人至深,足以垂范千古。

  祁隽藻43岁返故里为母服孝期间所撰写的《马首农言》十四篇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农学专著,已收入《续编四库全书》。寿阳古称马首,《马首农言》记载了山西中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生产活动的情况,对我们研究中国农业史、农业技术史,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祁隽藻撰写的“随笔”或记游,或感事,或咏怀,情景交融,生动真切。他撰写的序、跋、题、记、识、祭文、墓志、墓表、碑铭、碑记反映了晚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第二卷所收祁隽藻在校勘、批注、考证方面的成果,可见祁隽藻作为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说文解字繋传校勘记》是祁隽藻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今次编辑出版是由我省学者第一次点校,为研究古文字学的同志提供了方便。祁隽藻抄录的乾隆《钦定本·三国志·目录考证》《三性山水》及《京口山水考》都是重要的学术著作,是研究《三国志》和清代舆地方面的珍贵资料。第三卷收录的是祁隽藻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包括从道光朝至同治朝上疏的奏折274件和咸丰朝上疏的题本320件,内容翔实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祁隽藻作为朝廷重臣在不同时期的政务活动,对于研究清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同时也为研究祁隽藻,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奏事文书主要是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档案史料中选录的,这就更显珍贵。

  第二卷收入了祁隽藻自编的 《谷曼谷九亭集》32卷,是他从20岁到62岁致仕之前的作品,集录古今体诗1600余首;《谷曼谷九亭后集》20卷是祁隽藻致仕之后的作品,集录古今体诗1100余首。祁隽藻故里有古亭曰“谷曼谷九”,诗集遂以亭名之。此外,编者还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所藏图书及收藏家手中的祁氏诗手稿中收集、抄录了祁隽藻的不少诗作,全书共集录祁隽藻古今体诗2977首,词23首,成为收编祁隽藻诗词最多最完备的典籍。

  祁隽藻的诗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广泛地反映了清代道光、咸丰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抒发忧国情怀,描绘乡风民情,是他的诗作的主体,是我们研究清代晚期历史的宝贵资料。祁隽藻的诗作,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朗朗上口,晓畅如话,五言、七言、乐府、歌行,诸体皆备,均有佳作传世。

  祁隽藻有不少诗是描写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所思所感。诗人致仕后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说:“宦游五十年,身行十万里。白头今归来,年已七十矣……”(《清明日扫墓归,志感二首》),感叹“一著貂裘四十年,而今须发两萧然”(《癸丑除夕再题·待漏图》)。《嘲齿落》一首更是形象:“吾发初白时,时自闽海回。发白齿亦摇,壮齿且渐摧。下龂虽无恙,其上余六枚……”诗中一位白发苍苍、牙齿脱落的老人,带着一身的风霜和疲惫,迈着蹒跚的步子朝我们走来。

  《祁隽藻集》的出版不仅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传世价值,而且有启迪后人的现实意义。祁隽藻作为“勤政爱民,恪尽职守”的贤相,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作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楷模,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给我们以宝贵的教益和启迪。
 

(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