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发布时间:2018-1-29 10:23:32 作者:记者 杨 静 





(来源:中国江西网)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8/01/28/016723023.shtml
中国江西网记者 杨 静
“古籍修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脚步慢了,会有更多的珍贵古籍消失,损失不可估量。”省人大代表、金溪县文物管理所古籍修复员李伏莲对古籍修复现状深深忧虑。
她给记者算了笔账:江西现存线装古籍80多万册,其中残损严重、急需抢救性修复的珍贵古籍约占十分之一。与偌大的馆藏相比,现有古籍修复在岗人员只有12人,具备古籍修复上岗资格和能力、掌握古籍修复技能的修复人员只有8人。一般情况下,每位古籍修复人员一年只能完成100册左右的修复任务,照这样计算,修复这些古籍最少需要100年才能完成。
“古籍修复需要慢工出细活,但是古籍保存现状却时不我待。”李伏莲说,虽然近年来我省古籍的存藏、保护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法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保护利用低效等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高科技是个好办法。”李伏莲说,“比如说人工修补一件一级破损的古籍,一天只能修补1到4叶,但是用‘纸浆补书机’修补古籍,一人一天可以修补40叶。还有古籍数字化,也是保护古籍最快、最经济的办法。”
但是,高科技古籍修复在江西发展缓慢。李伏莲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古籍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确保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古籍修复传统工匠人才库和工作室、适当提高特殊岗位津贴、开辟专业人员引进“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快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