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绍兴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问世 探寻古越记忆 发布时间:2017-8-15 14:27:00   作者:王敏霞  

http://cs.zjol.com.cn/system/2017/08/14/021575490.shtml

绍兴,这片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土地,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多少灿烂耀世的文化。这片土地孕育了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著述如林。古籍文献是原始展现一个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料,绍兴何处能找到最多的古籍文献,非拥有115年建馆史的绍兴图书馆莫属。

  在115年的历史沧桑中,绍兴图书馆的几代人对馆藏的各类古籍文献保留着一份特有的热忱,在日积月累的修复和整理中,出版一部真正反映绍兴图书馆藏品特色,展现绍兴文化的古籍图录,可以说是几代人的夙愿。

  就在不久前,《绍兴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由江苏广陵书社正式出版发行。

  现在,这批书籍正式收入绍兴图书馆,供市民一睹真容。

  泛黄书卷中有珍贵的元刻本

  不少“批校题跋”的墨迹出自李慈铭、陶方琦等之手

  蓝色封面、金色书名,竖版右开是《绍兴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正确打开方式。放在桌上,远远看去与古籍的特质十分吻合,更不用说内页中那些泛黄的珍贵古籍书影,每翻开一页,看到的就是一段历史,而细读文字,流淌的就是作为绍兴人的那份骄傲。“古籍普查的工作其实我们一直在做,一直到去年才暂告一段落。”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丁瑛说,2011年绍兴图书馆正式启动古籍普查专案,2012年全面开展普查工作,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在2016年夏季完成古籍普查工作。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古籍普查,共登记古籍(包括民国线装书)近3万种,共14万余册,其中馆藏善本18000册左右。此套书籍收录古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要分门别类就需要作出最明智的取舍。

  “我们在普查的时候就有针对性,有需要的就会记录下来,去年普查结束后,就开始整理工作,精挑细选出了这最珍贵和有代表性的156种古籍。”丁瑛说,156种古籍共分为6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2种古籍,其中有4种是稀见的元刻本,可谓是镇馆之宝。第二类是入选了《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共有44种,另外还有馆藏的“地方文献”“批校题跋本”“古越藏书楼旧藏”以及“馆藏拾遗”。

  丁瑛介绍,所选录之书,或为特藏孤本,或为稀有新见,无不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如“地方文献”中不少品种,即为此前绍兴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书目提要时所未收录的。再如“批校题跋”,不少系文化名人李慈铭、陶方琦、杜亚泉等手书墨迹,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馆藏拾遗”围绕的是古越文化特色,向世人展示了绍兴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籍“渗透”着几代“修书”人的汗水

  还“惊动”了国内古籍整理的权威专家

  翻开《绍兴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你会发现:泛黄书影中不少有着修补的痕迹,而这些修补却并不是新的痕迹,很多是绍兴图书馆过去的古籍修复专家的功劳。

  “我们的古籍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很多珍贵的馆藏品很早就在修补,这是一个陆续推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丁瑛说,收录在《绍兴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中都是品相相对比较好的,即使是修复,修复的痕迹也不会特别明显。“每修复一本古籍,都要花费十足的耐心,因为很多纸张都已经酸化,一碰就碎了。”绍兴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人员杨老师说,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重要部分,很多难以下手的古籍只能眼睁睁看着,特别可惜。

  对于绍兴图书馆第一本古籍《图录》,相关人员保持着足够的重视和期望。

  在初稿出来之时,编校者之一的唐微老师专程抱着初稿到上海复旦大学吴格教授处,请求其把关和指导。吴格教授作为国内古籍整理的权威专家,对绍兴图书馆的这本《图录》作出了高度评价,他在前言中写道:“《图录》不仅解释馆藏精品,同时也反映绍兴馆及浙江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为绍兴馆同行喝彩!”初稿中的每一页,他都仔细翻阅,并提出了中肯意见。

  另外,由于《图录》仅能作为古籍的概览,并不是全部古籍内容的展现,为了方便古籍文献爱好者的查阅,同时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工作,绍兴图书馆在《图录》完成之后,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馆藏古籍的数字化工作。第一批数字化对象主要包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珍本,届时将发布在绍兴图书馆官网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上,有需要的人士可以直接上网查阅。

  而随着《图录》的完成,历时四年半的古籍普查工作成果之一——《绍兴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也已完成基本的整理工作,预计几个月后也将问世。

(来源:绍兴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