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重庆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未刊书丛编》出版研讨会在重庆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7-6-14 14:37:56   作者:  

  2017 年4 月6 日上午9 时,由重庆图书馆、中华书局主办,北京古逸英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重庆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未刊书丛编》出版研讨会”在重庆图书馆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全国二十余家科研机构、图书馆及博物馆的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古逸英华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红主持。

  会议开始后,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与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分别介绍了《丛编》的编纂情况与出版情况。任竞介绍说,重庆图书馆自1947 年建馆以来,就把搜集关于抗战的文献资料作为发展馆藏的重要方向,如今历经70 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存藏抗战文献乃至民国时期文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本次影印出版的《丛编》中收录的这批资料,便是从馆藏文献中挑选出的极有价值的一部分。民国时期文献本身制作不易,保存不易,使用不易,此次出版可以为学界提供第一手的资料。顾青表示,这批未刊资料由于形制、材料等方面的特殊性,制作起来很有难度,中华书局古逸英华公司为《丛编》的出版,付出了颇多努力,但是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极有意义的,它将为学界的二次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中华书局正在进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民国时期出版物总目录》的编辑出版工作,这是一项规模庞大,意义深远的工作,中华书局愿意以此为契机,继续与各科研机构及图书馆加强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术。

  《重庆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未刊书丛编》(全120册)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本书自重庆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未刊图书中精选579种,内容涵括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军事、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科技、文化教育八大类。所选图书中除存世极少的论著、教材外,还包含大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及县、乡管理机构的统计报告、会议记录等。这批文献的影印出版为具体细致地研究国民政府大后方战时经济社会状况,了解抗战结束前后自中央到县、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变化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在民国文献耗损日渐严重、保存不易的今天,本书的出版尤显其填补空白的价值,也有利于民国文献的保护。

  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毛雅君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民国文献的保护及整理出版情况。她说,民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又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献损耗速度极快,保存状况堪忧,如果不加快进行保护与整理,甚至可能会出现文献的断层。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工作,并资助了一批相关的整理与出版项目,《丛编》的出版即是其中一项。她希望《丛编》的出版可以成为“民保”中心、图书馆、出版社三方合作的典范,更好地带动相关工作的进行。

  在会上还进行了新书揭幕仪式。揭幕仪式之后的研讨会上,相关领域专家踊跃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说,《丛编》所收的资料,一部分本身属于档案的范畴,还有一部分介于档案与图书之间,史料价值极高,其中有很多资料非常吸引人,比如县参议会的会议记录、国民党军队的考察报告等,都是非常少见的史料,《丛编》的出版将为推动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便利。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介绍了本馆民国文献的存藏保护与开发情况。她介绍说民国时期文献也是南京图书馆馆藏的一大特色,南京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对这一部分文献的保护与开发,现在也正在参与中华书局主持的《民国时期出版物总目录》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张奇伟介绍说,北师大图书馆目前馆藏十几万册民国文献,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民国基础教材,对这一部分资源,他希望也可以以《丛编》的出版为模板,进行出版方面的合作。

  西南大学图书馆原副研究馆员徐立在发言中盛赞《丛刊》的出版是一项填补空白工作,使这些文献资料重新活过来,堪称化一身为千百,化腐朽为神奇。

  (《重庆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未刊书丛编》(全120 册)中华书局2016 年10月出版,定价:72000.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