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ec3562d1db42ebc758edabdca4733297e29aab1c8693eb8a0a147a4ff6eead41e1b89dfbcd80&mpshare=
1&scene=23&srcid=0410122F7M1YMyMiOKbo3iDe#rd
2017年4月6日由重庆图书馆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中华经典古籍库》推介会”在重庆图书馆成功举办。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全国三十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他们对《中华经典古籍库》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诸多建议。
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1.内容质量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借阅部副主任孙涛博士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他将着重点放在了“古籍库”的内容和数据资源上,优质的数据资源才有利于馆藏建设和学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借阅部副主任孙涛博士)
(孙涛副主任的PPT)
2.共建共享
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重庆国学院刘明华院长在会上说到:“古籍数字化的理想境界是在这一领域实现文化共享。”“古籍库是面向研究性的服务,目的是为从事研究工作的群体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古籍资料,为其研究提供数字化文献支撑。这一群体应是文化传承中的骨干队伍。面向他们的服务同样是公益性的。”
(刘明华先生在讲话)
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春菊女士在会上也提出了“共建共享”的思路。她高度评价了“古籍库”微信版,认为微信版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价格不高,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她还建议数据库的研发应加强战略合作。
(张春菊女士在发言)
实际上,《中华经典古籍库》已经和凤凰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进行了版权资源的合作,这也是迈向战略合作、共同建设的重要一步。
3.研究型数据库极具价值
陕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杨居让主任阐述了图书馆向研究型方向发展的目标,他表示《中华经典古籍库》是基于古籍整理和研究性的,这对于建设研究型图书馆非常有必要。
(杨居让先生在发言)
在这次活动上,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建议。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对《中华经典古籍库》的资源量提出了要求,我们会不断努力,持续增加数据资源,继续行走在传承经典、助力学术的道路上。
《中华经典古籍库》目前已推出了四期资源,通过这次会议,各个机构的专家学者又进一步了解了这款数据库;这次会议也为古籍数字化事业和各个收藏及研究机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最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会议上精彩的瞬间。
(会议现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信息部殷玉玲主任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