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那些年,专家们钻研过的善本碑帖|《寰宇读碑书系》 发布时间:2017-2-20 9:32:47   作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I2NzczNA==&mid=2650426949&idx=1&sn=feab6b4ae2a6b037fbb53dfe3584167d&chksm=

be84b97c89f3306a60c337ed36b16b0975bb9a7ad0031cf5b40c0c46ac0c6d4b2ce302b38904&mpshare=

1&scene=23&srcid=0220qjmv2PcTSXMUXLb1fLXx#rd

收藏鉴定  学术研究
业内翘楚  不同视角
古今中外  寰宇读碑

荣获第十八届(2014年度)
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
马成名  编著
2014年6月
定价:98.00元

马成名,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1940年生于上海。1961年9月任职于朵云轩。1981年12月移民美国。1987年3月加入佳士得拍卖公司纽约分公司中国书画部,任职中国书画部专家,1993年任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副总裁,1995年任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主管,1998年任佳士得中国书画部资深副总裁并国际主管,1999年入佳士得拍卖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会,任董事。2006年6月退休返聘任佳士得中国书画部资深顾问,2009年6月退休。

《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更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帖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资料,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周《坛山刻石》、秦《泰山刻石》廿九字本、西汉《五凤二年刻石》三种合册(节选)
 
此本三种合册。
 
《坛山刻石》众跋称为周穆王时刻石,余以为以此四字书体而论已属李斯以后小篆书。伪刻无疑。拓本亦仅明拓而已。
 
《泰山刻石》虽只存廿九字,但确为不可多得之本。此廿九字历来为藏家所重。阮元得此廿九字并《华山庙碑》四明本自称为“泰华双碑之馆”、李文田得此二碑称“泰华楼”、高邕之得此廿九字则自称“泰山残石楼”。可见此《泰山刻石》廿九字拓本之难得。
 
《五凤二年刻石》此本仅明末清初拓本而已。
 
清初孙承泽、王鸿绪收藏时仅《坛山刻石》一本,三种合册应为嘉庆年间孙星衍所为,后经鲍少筠、费念慈收藏。完颜景贤在宣统元年得此册于费氏后人,民国四年则为何子彰所得。2001年余从法国巴黎一华人后裔处征得此册,同时尚有一册宋拓重刻本李北海《云麾将军李秀碑》残本。入当年香港四月拍卖,最后为日本商家以十二万一千港元购得,现存日本。
 

《碑帖鉴定要解》
仲威  著
2015年8月
定价:198.00元

仲威,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著有《中国碑拓鉴别图典》《善本碑帖过眼录》《碑帖鉴定概论》《古墨新研——淳化阁帖纵横谈》《碑学十讲》《帖学十讲》等。

《碑帖鉴定要解》收录了著名碑帖鉴定家、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先生近年来撰写的关于碑帖鉴定考辨文章六十篇,其中包括碑帖真伪的鉴别,传世善本的对比,存世孤本的考证,前贤审定的质疑,历代递藏的梳理等。其严谨的态度,新颖的观点,丰富的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在碑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精彩试读

新发现的吴昌硕藏本(节选)

此册明中期拓(又称“黄帛”未损本),为王楠(话雨楼)旧藏,曾被双钩摹入《话雨楼所藏金石录》,后归吴昌硕(缶卢)。拓纸边侧皆有朱蓝笔释文。

第二鼓(汧殹鼓)(图左,对照清初拓本图右)

第五行“黄帛”二字不损。第六行“其”字右上角与石花微连。第八行第六字“以”字可见大半。第九行第五字“柳”字可见“卯”部中间两竖画。

此册第四行“氐鲜”、第五行“鱄又”、第六行“之”字,以上五字中有三字(“鲜”、“又”、 “之”三字)遭装裱工匠剪弃。

第四鼓(銮车鼓)

五行“酋车余行”之“行”字可见。八行“虎兽鹿如”之“虎”字可见下半。十行“允”字仅损末笔,其顶部离石花尚远。

第十鼓(吴人鼓)

“又”、“大”两字间残石相连,并未中断。

此册楠木面板有民国十八年(1929)十月朱孝臧(强村老民)题签:“明拓周宣王石鼓文,缶卢珍藏。”

首叶有杨岘(藐翁)题内签:“明拓周宣王石鼓文”。

二叶有顾麟士(鹤逸)手绘《缶卢校碑图》并记:“仓石先生所获吴江王氏话雨楼所藏猎碣是四百年前拓,古色古香,得未曾有,宝而临之,属作此图,用志古欢,即乞正画。”

……笔者早年临摹碑帖,喜觅善拓复印件,或因过分关注版本优劣,曾遇一书家老者,曰:“吴昌硕所临《石鼓文》亦阮元杭州翻刻本耳,不在乎版本,在乎化腐朽为神奇。”笔者闻之愕然,信然。二十年后之今日,得见仓石先生旧藏善本佳拓《石鼓》,又生感慨良多。

最新出版
《善本碑帖论稿》
施安昌  著
2017年1月
定价:98.00元
 

施安昌,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精于碑帖研究,在文字史、书法史、美术史方面也有所研究。

《善本碑帖论稿》收录了当代著名碑帖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施安昌先生十余年来撰写的碑帖鉴定方面的学术论文三十六篇,其中包括对乾隆前后所拓《石鼓文》的研究、明拓《张迁碑》诸本的比较、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鉴定,以及对浙江省图书馆新发现《淳化阁帖》刻石的考察,对《汝帖》《绛帖》《星凤楼帖》《淳化阁帖》(清内府藏本)等旧拓善本的审定。对中国古代祆教的考察与研究,对故宫所藏善本碑帖的梳理,对黄易、朱文钧、马衡、马子云等金石学家的系统研究等等。

精彩试读

两种乾隆时期拓的石鼓文(节选)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乾隆时代所拓的石鼓文两种,一种是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拓的,另一种是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拓的……两种拓本都有明确的传拓时间,对于石鼓文拓本的断代来说具有标尺的作用。
 
碑帖的早拓本比晚拓本多存的字或完好的字,晚拓本比早拓本多出现的或者后来逐渐扩大的石花和裂纹,是两个用来鉴定拓本时代早晚的重要依据,被称作考据。根据前人记载和实践经验,对很多碑帖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的考据,构成考据序列,分别可以作为不同时代拓本的标志。这些考据构成了一个考据序列,记下了碑石面貌的历史变化,就像考古发掘中层位的叠压顺序可以反映出遗址的历史变迁一样。将考据和文字、书法面貌、墨色、纸质、题跋、印鉴、装裱等项结合研究,方能比较全面地作出鉴定……
 
我们可以用乾隆十四年与五十五年后两种拓本来检验一下可以看出:

(一)十四年拓本显示“氐鲜”、“之”等五字均没有损泐。

(二)五十五年后拓本“氐”字的上半存,下半和“鲜”字全泐……“之”字泐。

(三)由此可知五字在乾隆前期尚好,后期才渐损泐的,如能见到这中间拓出又有年代的鼓文,则可以判断出更切近的损泐时间而有助于其他拓本之断代。弘历在位六十年(1736—1795)。

(四)在乾隆五十五年正月以后《作原》鼓上添刻了弘历的诗文。可是传拓石鼓时往往不拓此诗文。
 
由此,有必要对前贤的记载做一些补正。乾隆时两种石鼓拓本之可贵,即在于此。
 
校碑的方法与考据的确认是以占有同一种碑帖的多件不同时期的拓本为基础的。拓本多,传拓年代确定,观察仔细,分析合理,方能发现考据,建立起合理的考据序列。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寰宇读碑书系
《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
《碑帖鉴定要解》
《善本碑帖论稿》

特    惠
寰宇读碑书系》三本  组合定价394元
现在仅售295.5元(75折)
全国包邮(2.5kg)
限量50套
喜欢善本碑帖的书友们不要错过喽~

购买方式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行识别

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微店


购买方式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一键直达官方微店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书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