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讲堂 | 古籍电子化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2-20 9:17:16   作者:杨成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EwOTYwNQ==&mid=2247483843&idx=3&sn=7d647fc0606368eb01be5363df04ceb4&chksm=

ec3562c9db42ebdfdaaeaf1ea497eeae44879f3c1637ef97986eb4431e02f68509b377c5ab93&mpshare=

1&scene=23&srcid=0220EvfmDuYZd9pKSLnIg9hO#rd

1、传统古籍的保存和使用问题

中国传统古籍大都是线装本,容易损坏,也容易丢失,储藏和保管都有困难。木版线装古书册数很多,一部阮元刻《十三经注疏》近二百册,一部胡克家刻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也有一百册之多,不仅难于收藏,查阅也不方便。再加上线装古籍货源日渐匮乏,目前已是收藏品种,一般读者只能到图书馆借阅,善本更属于特藏珍品,读者阅览很不方便。

当代新印古籍较之线装本取用方便,但是要想备齐要籍,既需要房间,也需要相当的财力。像《续修四库全书》一千八百巨册,三十多万元,不仅一般读书人不能不望洋兴叹,即使普通图书馆也怕无力收藏。

特别是,中国古籍数量浩瀚,内容多样,仅以《四库全书》计,不到三千五百种,就有七亿字之多。《续修四库全书》收书五千多种,二者合计至多也不过有中国古籍的十分之一。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在如此汪洋的书海中随心所欲地找到需要的资料,即使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也怕不能予取予求。

 

2、电子数据的优越性

从收藏和利用两方面看,中国古籍都存在问题,亟待解决。然而一旦把古籍转化为电子信息,庋藏和利用方面的种种困难可以一举解决。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古籍可以方便地数码化。数码化的古籍可以制成电子图书,把古籍内容存储在各种介质中,便利古籍的交流和使用。

不仅如此,电子数据便于计算机操作,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编制各种古籍数据库。古籍数据库不仅可以像书籍一样供人阅读,而且具有强大的检索和编辑功能,给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提供莫大的方便。

数字化的古籍主要有两种形式,通过扫描仪器可以直接获得古籍的图像形式,通过人工或计算机技术把古书文字录入计算机则成为古籍的文本形式。图像形式是原书的书页原貌,文本形式是原书的文字内容,二者都可以加工处理编制成古籍数据库。

较之纸版古籍,电子图像版古籍具有便于保存、便于使用和便于普及等优点。除此以外,电子文本版更进一步,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检索书中的字词文句,转瞬即可在几亿、几十亿汉字中查找出使用者需要的典故出处;而且可以像处理文稿一样对内容进行各种编辑加工,打印成格式整齐、版面清晰的书页。古籍数据库还可以添加各种实用的工具,附上字典、词典和其他有用的资料,满足使用者的各种要求。

古籍数字化以后,无论阅读还是整理出版,都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更重要的是,计算机处理数据迅速准确,用于古籍的研究、整理和出版,有人力所不能企及的巨大优越性。

我们知道,整理古籍需要学识渊博,熟悉文献,遗经僻典历历如数家珍。为了练好基本功,需要几年和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才可望有所成就。然而人生几何,书海无涯,无论多么博闻强记也免不了有失考之处。特别是遇到引文,查找出处,辨明起讫,这是相当辛苦的事情,需要不惮繁琐地查阅资料。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看看跟古籍打交道时追本溯源有多么重要。

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集部一”宋刊本《李文公集》跋语开头是如下一段文字,很容易把读者引入歧途:

唐李翱撰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人贞元十四年进士官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唐书有传唐诗纪事云郑州尝掘地得刺史李翱戏赠诗此自一李翱非习之也唐书习之传亦不记为郑州王深甫编次习之集乃收入此诗钱氏养新录卷十二正之习之学术出于昌黎后世至加推重……
这段文字说钱大昕纠正了《唐诗纪事》关于李翱诗的误说,没有任何难懂之处。复查《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李翱”条,文字如下:

李翱字习之唐书有传唐诗纪事云郑州尝掘地得刺史李翱戏赠诗此自一李翱非习之也唐书习之传亦不记为郑州王深甫编次习之集乃收入此诗

跟《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引文相符,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经复检《唐诗纪事》“李翱”条,就发现古书没有标点,引文起讫不明,相当害事。原来“郑州尝掘地”下至“乃收入此诗”皆为《唐诗纪事》原文,《十驾斋养新录》直录而已,并无“正之”之事。《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归之钱大昕已是大误,如果不追溯到《唐诗纪事》,随手标点,很容易以讹传讹。古书中由于引文起讫不明出现的理解错误,并不鲜见,学者一不留心就会误入陷阱。有数据库帮忙,可以减少许多错误。

(摘自《古籍编辑工作漫谈》,齐鲁书社2003年版)


小库按语:
古籍电子化对古籍的保存、古籍的流通、古籍的使用都有极大的正面意义。您对古籍电子化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来源:经典古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