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800efbcfb77972d9db38b406226165d613b7ac53a9a1829056eadff7bcf35e42c21002431364&mpshare=
1&scene=23&srcid=0110poqaHU44lK2F2hfyX3Fl#rd
《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方勇教授总编纂,吴平教授副总编纂。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这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必将大大推动全球的子学研究。
本项目自2011年12月出版《庄子卷》以来,经过七年的努力,《子藏》工程已经先后出版图书三批,19卷,精装16开419册,收录文献1371种。
~ 编纂缘起 ~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因承流传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璀璨之华的历史见证,对促进文化创新、维系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续修四库全书》出版后,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也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编纂《儒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于先秦以来的子书及其研究著作的系统整理之力度,则显得很不够。因此,保护子学经典古籍、全面整理子部文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如今各方面条件业已成熟,华东师范大学启动《子藏》编纂工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势潮流。
《子藏》编纂可追溯到2003年。当时主编方勇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吴平教授已经开始了《庄子卷》《老子卷》等的整理工作,但完全是属于个人的学术行为。后来随着华东师范大学进入“985”重点高校建设行列,《子藏》工程也被提升为学校一级的重大科研项目。2010年春天,华东师范大学还召开了一次论证会,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就《子藏》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不仅给予《子藏》项目以高度评价,还为《子藏》编纂工程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李学勤先生因事不能出席,特向会议寄来了书面《论证意见》,认为“如能汇集成为《子藏》,实在是功莫大焉”。同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决定并宣布启动《子藏》编纂工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严灵峰先生凭借一己之力,广泛搜集《老子》《庄子》《列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六个系列的著作,编成并出版了《无求备斋诸子集成》,成就出乎前人之上,嘉惠学术,让我们看到了大量古代子学著作的影印本。但由于当时两岸文化与学术交流不畅,大陆方面的大量子学著作无法利用,而且当时的印制技术有限,为编纂《子藏》留下了很大的学术空间。
~ 收书范围与原则 ~
超大型图书纂集,首先需要明确图书收录的原则和范围。《子藏》的“子”不是“经史子集”的“子”,而是“诸子百家”的“子”。至于收录的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因为在此前还都是繁体本,再往下就不太好做,大多是简体和白话本,与前面所收之书不类。但《子藏》仍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
~ 编纂情况 ~
《子藏》的编纂分为两部分:一是搜集影印自先秦至民国末年所有存世的先秦汉魏六朝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考述著者生平事迹,揭示著作内容,探究版本流变情况。
2011年12月率先出版的《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其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起始于2003年4月,尤其在寻找手稿、抄本、孤本、稀有之本等方面,更是苦心经营,共搜辑到中国历代庄子学著作(原则上截止于1949年)302部,应该说已做到了竭泽而渔,一网以尽之,庶几可使庄子学研究专家和《庄子》爱好者免却遗珠之憾了。
~ 出版情况 ~
经过七年的努力,《子藏》工程已经先后出版图书三批,19卷,精装16开419册,收录文献1371种。第一批成果《庄子卷》收书302种,整合成精装16开162册,于2011年12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与之配套的《子藏·庄子书目提要》也由方勇教授撰写完成,并于2015年5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批成果包括《鬻子卷》《关尹子卷》《文子卷》《鹖冠子卷》《子华子卷》《列子卷》(附《杨朱》)《亢仓子卷》《商君书卷》《慎子卷》(附《申子》)《韩非子卷》,共收书680种,整合为精装16开115册,亦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三批成果包括《管子卷》《公孙龙子卷》(附《惠子》)《邓析子卷》《尹文子卷》《人物志卷》《论衡卷》《抱朴子卷》,共收书389种,整合为精装16开137册,也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第四批成果包括《吕氏春秋卷》《淮南子卷》正在编纂中,近期也将陆续出版。且与第二批、三批、四批成果配套的书目提要,也正在撰写中。2017年,计划出版《老子卷》《孙子卷》《吴子卷》《尉缭子卷》《素书卷》《司马法卷》《阴符经卷》,预计收书900种,精装16开220册左右。
《子藏·名家部·人物志卷》(全4册)
2016年12月出版
定价:¥2,600.00 ISBN:978-7-5013-5961-5
《子藏·名家部·公孙龙子卷(附惠子)》(全6册)
2016年12月出版
定价:¥3,900.00 ISBN:978-7-5013-5964-6
《子藏·法家部·管子卷》(全66册)
2016年11月出版
定价:¥43,000.00 ISBN:978-7-5013-5949-3
《子藏·杂家部·论衡卷》(全36册)
2016年10月出版
定价:¥23,000.00 ISBN:978-7-5013-5962-2
《子藏·道家部·抱朴子卷》(全24册)
2016年8月出版
定价:¥16,000.00 ISBN:978-7-5013-5920-2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全3册)
2016年7月出版
定价:¥1,600.00 ISBN:978-7-5013-5823-6
《子藏·名家部·邓析子卷》(全2册)
2016年6月出版
定价:¥1,200.00 ISBN:978-7-5013-5799-4
子藏·法家部·慎子卷(附申子)(全2册)
2015年8月出版
定价:¥1,300.00 ISBN:978-7-5013-5600-3
子藏·法家部·商君书卷(全9册)
2015年8月出版
定价:¥5,800.00 ISBN:978-7-5013-5597-6
子藏·庄子书目提要,方勇撰
2015年5月出版
定价:¥260.00 ISBN:978-7-5013-5565-5
子藏·法家部·韩非子卷(全45冊)
2014年4月出版
定价:¥28,000.00 ISBN:978-7-5013-5337-8
子藏·道家部·鹖冠子卷(全6冊)
2014年4月出版
定价:¥3,900.00 ISBN:978-7-5013-5216-6
子藏·道家部·亢仓子卷(全3冊)
2014年4月出版
定价:¥1,900.00 ISBN:978-7-5013-5217-3
子藏·道家部·子华子卷(全4冊)
2014年3月出版
定价:¥2,600.00 ISBN:978-7-5013-5220-3
子藏·道家部·关尹子卷(全9冊)
2014年3月出版
定价:¥5,800.00 ISBN:978-7-5013-5219-7
子藏·道家部·鬻子卷(全2冊)
2014年2月出版
定价:¥1,300.00 ISBN:978-7-5013-5215-9
子藏·道家部·文子卷(全10冊)
2013年12月出版
定价:¥6,500.00 ISBN:978-7-5013-5218-0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全26册)
2013年10月出版
定价:¥15,000.00 ISBN:978-7-5013-5187-9
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全162册)
2011年12月出版
定价:¥132,000.00 ISBN:978-7-5013-4673-8/02
~ 项目意义 ~
《子藏》的编撰、出版不仅是对现有古籍的再生性保护,更有助于学界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子藏》工程对全面研究中华文化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作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这一工程必定会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心和重视。方立天教授指出:《子藏》的编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献价值就是它是比较全又是比较精炼,在全面积累资料方面做出了贡献,这是文献价值。学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供了基础性的贡献,第二个方面就是为弘扬、创新中华文化提供了开拓性的贡献。它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矛盾,即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缓解或者是解决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因为第一它能够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资源,第二它为推动社会和谐提供了思想支撑,第三它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借鉴。
~ 专家学者如是说 ~
傅璇琮(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华书局总编)
在看过《子藏》的首批成果之后,我深切感受到由方勇先生主编的《子藏》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特点。我认为《子藏》的编撰、出版不仅是对现有古籍的再生性保护,更有助于学界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子藏》工程对全面研究中华文化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作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这一工程必定会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子藏》工程表面上看来基本上是对古典文献的整理,但实际上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学术性。
张岂之(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一所综合性的师范大学,如何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一定要体现在项目上。没有一些高质量的项目完成以后向社会展示,那么创新、传承也就体现不出来。华东师范大学原来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就有很深厚的基础。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由国家辅佐来共同完成《子藏》项目,我觉得应该非常好,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陈鼓应(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关于方勇教授和华东师大的领导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大的成果,我几天前在《光明日报》对他们学术方面有一个书面的论述,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点,我要讲的是我们这一代有个共同点,就是一个共患难的内忧外患的经历,对此我感触特别深。十几岁时,父母带着我去台湾,在那里接受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当时社会的西化倾向十分严重,不止在政治经济方面,学术上也是这种殖民地状况。就我自己来说,在大学念哲学研究所,主要读西方哲学,主流鄙视、排斥中国哲学、中国文化。我常想,这一百多年来,我们中国哪一个时期有这么长时间的安定?最近十来年我在研究北宋,发现经过百十年的动荡,往往会进入二三十年的稳定期,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文化成果倍出,诸如《佛藏》、《道藏》都提出来了。今天我们编《子藏》,正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壮举伟行。
第二个感慨,我去过很多文化古国、大国看过,发现他们文字和文化或是灭绝、或是中断,唯有我们中国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一直传承,我们的人文思想特别发达。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赖以立国和生存的文化精神,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到哪儿去了?今天随着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能有《子藏》这样的成果,我特别感触,这是第二点。
世界各国一流大学,都有中文图书馆,中国文化重要典籍已经变成世界的公共文化遗产。今天看到我的老友方勇教授编《子藏·庄子卷》,是倍加欣慰,也颇为慨叹。我当年写《庄子今注今译》、研究《庄子》好辛苦,要找一个版本,每个礼拜都要到牯岭街旧书摊去找材料。今天大陆国学热,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我很感慨,也觉得很欣慰生活在这个时代。今日《子藏》出版,将来世界各大图书馆必将收集,中国文化也势必加强自己的发言权,我也恭喜非常辛苦的方勇老友,这也是华东师大,更是整个中华文化振兴的一个风向球。
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
我认为《子藏》的编纂出版体现了三个精神,是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第一,是守望、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我。第二,是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个工程非常浩大,做这样一个大型工程,没有勇气,没有胆识不行。第三,是这个工程的完成还需要有一种坐冷板凳的精神,方勇教授常年研究庄子,撰写了《庄子学史》,主编了《子藏·庄子卷》。
《子藏》的编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献价值就是它是比较全又是比较精炼,在全面积累资料方面做出了贡献,这是文献价值。学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供了基础性的贡献,第二个方面就是为弘扬、创新中华文化提供了开拓性的贡献。它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矛盾,即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缓解或者是解决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因为第一它能够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资源,第二它为推动社会和谐提供了思想支撑,第三它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借鉴。
邓国光(澳门大学教授、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
先秦两汉诸子皆以天下为己任,意在实现理想的社会。诸子之学,核心是治天下。研究及整理诸子之学,自然以公心示于天下。
方勇教授归原学术公器于天下,鼓足干劲,编辑《诸子学刊》为当下的学术界服务,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交流平台,展示学术的前沿,对推动诸子学的发展贡献极重大,海内外学者均深佩方教授的苦心。
《子藏》乃继《诸子学刊》的重大项目,搜罗遗落四方的诸子学著述,集中一编之中,原原本本再现其真面目,开放了所有学术资源,不但方便专业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发扬更是功德无量,这是学术的公心。
在中国本土之外,整个东南亚地区,人数不少的华侨,文化世代相承。尽管身处他方,但文化情怀仍在,对于正统的中国文化,着实存在急切的文化期待,以期在文明本源上,再度开展新的生活,盼求建立一个互爱互信的新世界。《子藏》有助建立中国文化归属的纽带,意义非比寻常。
这地区的数百所专上学府,均设立不同程度的中国学科系,对于一般中国学术著作需求甚殷,更何况像《子藏》这类开放的学术资源,实在是求之不得。《子藏》对强化这地区的中国学研究与教学,可以起极大的作用。
东南亚地区经历长期的文化交汇,衍生性质的观念比较强烈,对于原生文化的概念较有距离。《子藏》保存原书的真面目,足以显示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的庄严,有助于强化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而进一步拉近本质性的学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