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茅暎刻套印评点本《牡丹亭》出版 发布时间:2016-11-30 10:52:38   作者:李保民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〇),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县书香门第,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去世。他是晚明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深受王学左派泰州王艮、罗汝芳和理学家眼中的异端李贽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他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期间,因上《论辅臣科臣疏》,得罪神宗和权贵,被贬往广东徐闻县任典史小吏。稍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廉洁自律,勤政爱民,颇有政声,赢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他深感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积极用世的个人襟抱难以施展,愤然辞官归隐临川。从此深居简出,笔耕不辍,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就完成于故乡归隐期间。

  汤显祖是明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创作的《牡丹亭》全本五十五出,在明传奇中堪称最优秀的长篇巨制。剧中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是一个喜欢天然、热爱生活、渴望身心自由、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少女。她长期被禁锢在深闺这一狭窄天地间,没有生活恋爱自由,一举一动丝毫都不能逾越封建礼教所制定的繁文缛节,内心非常苦闷。某天,偶然到自家后花园游玩,睏乏而眠,在梦中与“年可弱冠,丰姿俊妍”的情人柳梦梅相遇,两情相悦,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然而一梦醒来,梦中甜美的情景,荡然无存,这使杜丽娘无比地伤感,游罢苑囿,不觉让爱情的思绪日夜萦绕。面对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她情不自禁地从内心深处发出强烈的呐喊:“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由梦生情,由情致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历经这一系列苦痛磨难,最终将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企及的愿望得以实现,与心上人结成眷属。

  作品通过杜丽娘曲折不幸的遭遇和喜剧结局,对封建礼教严重摧残青年女性的身心和爱情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揭露,热情地讴歌了年轻的姑娘勇于挣脱封建礼教的羁绊,不惜一死,追求自由幸福与美好纯真的爱情生活。

  《牡丹亭》问世后,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赢得了无数女性知音的喜爱。如俞二娘、金凤钿、冯小青、商小玲、叶小鸾等,她们从杜丽娘的身上看到了自身相同或类似的遭遇,难以倾诉的内心幽怨和愿望,在杜丽娘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因而引发强烈的共鸣。或“日夕把卷,吟玩不辍”(邹弢《三借庐笔谈》),或“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张大复《梅花草堂集》),甚至有人为之悲伤感动,献出生命,如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其词,肠断而死”(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杭州女伶商小玲,因演出《牡丹亭》伤心而亡(焦循《剧说》)。

  由于《牡丹亭》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的伦理纲常,招来陈腐守旧的封建卫道者惊恐万分之后的肆意诋毁,大欲除之而后快。他们不仅恶毒诬蔑《牡丹亭》“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消魂,一才子不失节(《欲海慈航》)”,而且不惜对汤显祖进行人身攻击,谩骂他“误他多少痴儿女,博得风流玉茗名”(《萤窗异草》)。从清朝官府颁布的《江苏省例藩政》《劝毁淫书征信录》等文书中,清楚可见封建统治者把“淫词”罪名强加于《牡丹亭》,将其视为淫书禁毁。

  在《牡丹亭》流传的数百年间,曾有过各种评本、改本不断刻印,广为流传。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明万历刻臧懋循订本、明安雅堂刻王思任批点本、明刻沈际飞评点玉茗堂传奇本、天启间刻清晖阁批点本、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清代有康熙梦园刻吴吴山三妇评本、乾隆冰丝馆本,以及芥子园本、暖红室本等。我们这次选刊的是明茅暎刻朱墨套印评点四卷本《牡丹亭》,其特点是“欲备案头完璧,用存玉茗全编”,更接近于临川本意。同时对臧懋循原批语审慎取舍,并附以己评。卷首有二十六幅精美的版画插图,出自吴门职业画家王文衡之手,由著名的徽州籍刻工汪文佐、刘升伯镌刻,人物造型,举止优雅,庭院花木、山水楼台,鲜明地表现出江南气息。山水尽态极妍,须发飘动,能曲传画家之笔意。

  目前所知,本书国内仅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各庋藏一部,此外未之见,极为珍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有此书的单色景印本,印行六百二十套,如今早已难觅踪迹。兹假得国图藏本影印出版,板框套色悉准原书,以供研究收藏需要。出版之时,恰逢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谨以此纪念这位明代伟大的戏剧家。

  (《茅评套板绘图牡丹亭》(一函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7 月出版,定价:680.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