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漩涡边缘有激荡——《孟宪彝日记》近日出版 发布时间:2016-11-30 10:20:10   作者:汪允普  

  这是一本曾经鲜活,之后却渐渐隐身于历史尘埃的深处,如今再度为研究者所瞩目的有趣日记。一如它的主人—孟宪彝(1863—1924),这个清末民初鼎替之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以书生而能吏,勤政干练、手腕圆滑,善于纵横捭阖、激流弄水,却最终淹没于政坛的激荡漩涡中的地方政治强人。

  孟宪彝,字秉初,顺天永清(今属河北廊坊)人。二十六岁举优贡生,此后“屡赴乡试不售”,光绪二十一年遂出关投效于盛京将军,充文案委员,因“获盗”出力,以同知直隶州升用,嗣后屡经“剿灭巨匪”(光绪三十二年)、“获盗”(光绪三十三年)、办理防疫(宣统二年、三年)、“造获党匪”(民国二年),一路积功累绩,由知县而知府,由吉林西南路兵备道而署吉林西南路观察使,改吉长道道尹,署吉林巡按使,辗转于奉天、辽宁、吉林三地,与陈昭常、赵尔巽、徐世昌、曹锟、孟树村、冯国璋等军政要人建立起良好的私交,逐步成长为清末民初东北尤其是吉林政坛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政治人物,在扑灭鼠疫、长春开埠与早期现代化、吉林建省、整理吉省地方财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同时代的不少政治人物一样,孟宪彝也热衷于记日记,基本上是逐日记述,现存稿本日记二十三册,藏于国家图书馆。其笔录对象,既有蒙旗的叛乱、清帝逊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张勋复辟、南北议和、五四运动、各地学潮、孙黄革命、北洋政府内阁政潮等国之大事;也有友朋招饮、观剧听曲、婚丧嫁娶等家庭琐事;既载录其联合绅商安定地方、清丈土地、经营商埠、招商引资、改革币制、发展教育、交涉日俄、折冲樽俎之得意篇章;亦不讳言朋友龃龉、兄弟争产的负面丑闻;既多附电报公文呈函,亦夹杂私信稿草。从宣统二年到民国十二年,这十四年间,除个别年份、月份记录缺失外,举凡其任职、罢职、办理河工赈济、经营煤矿铁路等实业的情形,以及十数年间中国社会、家庭、人民精神面貌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在日记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

  其价值,恰如整理者彭国忠先生在前言中所述:“《孟宪彝日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记载了清民之际中国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民风民俗等方面所发生的鲜活的事件、事情,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变化、变革,中国社会走出封建制迈向近代的艰难步履和可喜、可惜的历程。”

  但或许是因为民国四年八月孟宪彝在就任吉林巡按使短短一年之际即遭弹劾落职,远离了奉系军阀内部奉、吉两省交锋的漩涡;或许是因为纵然在民国五年八月他即受顺直官绅委托开始办理家乡永清水灾赈济,次年五月又被补选为省候补参议员,经曹锟、孟树村等友人疏通而得以销去处分,并被总统特派督办永定河河工事宜,但却再未获得显赫实职任用,孟宪彝也就渐渐地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其遗留的二十三册稿本日记也长期尘封于历史的故纸堆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幸运的是,时代在发展,研究在深入。随着中国近代变革史、社会医疗史、东北地方史等学科的深入开展,故纸堆里的史料引来了新的目光,曾经的记忆再度被激活,孟宪彝和他的日记,再次激荡起新的漩涡。

  (《孟宪彝日记》(全2 册),凤凰出版社2016年9 月出版,定价:88.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