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在坚守中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30 9:55:31   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高克勤  

 

  上海古籍出版社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历程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11月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该社是在新文艺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编辑组的基础上成立的,由李俊民同志出任社长兼总编辑。1958年6月,经上海市出版局批准,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统一规划下,古典文学出版社与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合并成立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习称“中华上编”,受上海市出版局领导。十年创业,从出版人才和出版品牌方面,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革”中,出版业务处于停顿时期,上海市出版局及下属的出版社包括中华上编被撤销,重新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大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文革”后,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撤销上海人民出版社(大社),恢复上海市出版局和各出版社的建制。1978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原中华上编和大社古籍编辑室的基础上恢复古籍专业出版社的建制,宣告成立,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任命年过七旬的李俊民任社长、总编辑。从此,我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出版的品种、规模都有超常规的增长,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古籍出版社中的重要地位。2003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加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11月,加入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回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版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历代出版人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己任,立志高远,立足上海,放眼海内外,始终坚守古籍出版专业,努力将我社打造成为海内外最有影响的古籍专业出版社。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形成了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古籍整理出版工程、重点关注重大性学术研究选题和基础性典籍选题、努力引领和参与学术潮流、高度重视出版物的学术质量的传统。六十年来,出版图书总计10000余种。在大型与超大型集成性古代文献资料、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古籍专业类工具书和大专教材、古籍普及类读物和艺术考古类图册等出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进而打造了驰誉海内外的“上古”品牌。

  作为一家专业古籍出版社,我社从事古籍整理的重点和方向始终是与国家意志相一致的。高质量的古籍整理、独占性的资料集成与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著作的出版,一直是我社的重中之重。我社已成为海内外古代文学典籍出版的重镇,其标志性的出版物便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这套由当代学者整理的古代文学典籍丛书编辑出版时间持续半个多世纪,已出版了130余种,是我社出版时间最长、学术含量最高、获奖最多、最能体现专业精品图书特色的大型丛书,也是体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标志性项目。曾荣获国家图书奖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和《肇域志》、《尚书文字合编》等图书,同样凸显了我社在经史典籍整理等方面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社不仅承接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项目《清代诗文集汇编》等项目,而且先后策划编辑出版了《古本小说集成》、《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续修四库全书》等古籍整理重要工程。上世纪80年代末,我社以前瞻性的学术眼光,历时八年,开始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以及《黑水城文献集成》。在学术界的支持下,以一社之力,历时十余年,往来欧亚间,从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拍摄或取得流落在彼邦近百年的有关文献,经过精心的编辑,用影印复制方式,出版了英藏、法藏、俄藏西域、敦煌文献等百余册,其中《俄藏敦煌文献》所收为举世罕见的秘籍,所有文献均为第一次发表,极大地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社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深圳市南山区政府等的支持下,编纂出版了《续修四库全书》。这套丛书总结了清代中期《四库全书》编纂至民国成立之前的学术成果,收录古籍共5213种,为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荣获国家图书奖的最高奖项,同时也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堪称出版超大型古籍整理项目的成功范例。在研究著作的出版方面,我社既重视征集学术大家、名家的经典性著作,又注重寻找中青年学者的创新性成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社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在国内出版界最先出版了陈寅恪、胡适、钱锺书等一批学术大家的著作,为学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后期,顺应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良好局面,我社又推出了《海外汉学丛书》等,介绍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提供有益的借鉴。不求一时的喧哗,立足长远的发展,是我社一贯的做法。注重重大项目的长期积累,做到厚积薄发,我社许多古籍出版项目都要做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像上述《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出版历时八年,《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历时二十余年。正因为有了长期坚守形成的众多积累,才会不断产生出传世精品。

  作为古籍专业出版人,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肩负的文化普及的使命,致力于高品位、系列化、多层次的古籍普及类读物的编辑出版,是我社出版的又一大特色。我社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版的《中华活叶文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等,上世纪90年代之后推出的《十三经译注》、《二十五史新编》、图文本诗词曲三百首及古典小说系列、《新世纪文史哲经典读本》等,都曾起到引领读者的作用,沾溉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典文学爱好者。

  六十年来,尤其是1978 年以来,本社共有500余种图书分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等国家以及华东地区、上海市的大奖。在古籍图书获奖数量以及销售码洋、实现利润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古籍专业出版社的前列。同时,我社以“团结、敬业、开拓、奉献”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深入开展。2003 年以来,我社一直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2006 年,我社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2013 年,我社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六十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团结、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卓有成就的专家,也发现、造就了许多至今在学术界堪称中坚的学者,他们为我社贡献了大批具有很高学术质量的古籍整理、研究著作和文史知识普及读物,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六十年来,我社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出版人队伍,涌现出不少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优秀编辑和出版家。值此六十年社庆之际,我们真诚感谢与我社精诚合作的专家、学者和给予本社热情支持的广大读者,还要感谢为我社六十年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全体员工。

  六十年的奋斗业绩,已经成为历史,成为新的征程出发的起点。在未来的岁月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坚守古籍出版专业,承担起传承历史、传承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尽到出版人的责任。为创建有个性、有特色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称的一流专业出版社而稳步前进。

  “祝贺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河北唐山读者安秀扬)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