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箧中词》姊妹篇《复堂词录》问世 发布时间:2016-9-6 10:07:56   作者:罗仲鼎  

  《复堂词录》是清末谭献编纂的历代词选本,全书共收录自唐至明三百四十余人的作品一千零五十三首。全书分十一卷,计唐五代词一卷,宋词七卷,金元词一卷,明词一卷,最后附词论一卷。

  作者《自叙》称,此书从收辑、整理、补充、删汰到最后完稿,其间“时取时弃,时弃时取”,历时近三十载,于光绪八年(1882)编定。这年谭献五十岁,正处于词学创作的高峰期和词学理论的成熟期。在此前四年,作者曾有清词选本《箧中词》刊印问世,《复堂词录》是与《箧中词》相接续的历代词选本,两书可以称为姊妹篇。

  谭献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学者和文人,平生著述甚丰,但是绝大部分在其生前、身后都未能正式刊印,已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从《谭献集》可知,他还编纂过《古诗录》、《唐诗录》、《金元诗录》、《明诗录》等诗歌选本。谭献生前曾经说过,其著作“已刊者十不逮一二”,这句话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不过对于《复堂词录》的刊印面世,作者似乎一直没有放弃。据《复堂日记》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二十一日:“踵玉来言,甬上方生欲来予门下,谋刻《复堂词录》以为贽。恐未必成,姑付之。”方生欲拜谭献为师,答应以刊刻《复堂词录》作为拜见礼。对此事谭献似乎有些犹豫,所以说“姑付之”。从光绪八年编纂写定《词录》十一卷,到光绪二十六年方生答应为之刊印面世,时间又过去了整整十八年。在这段时间,作者对《词录》还不断有所修订、补充和完善。这表明了作者对《词录》一书格外珍视,情有独钟。只可惜谭献始终未能看到《词录》刊印面世,次年他就因病去世了。

  清代被后人称为词学复兴的时代,作者如林,有关历代词的选本也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由朱彝尊初选、汪森增补编定的《词综》三十六卷。《词综》主要代表浙派的词学理论观点,奉姜夔、张炎为宗师,词风以清空骚雅为指归,选词以格律派词人为主体。而且《词综》也不选明词,中间空缺了一段,未能与清词接续。至于号称“网罗宏富,尤极精详”的《御选历代诗余》,由于录词近万首,篇幅过于浩繁,只可作为文献资料收藏,并不适合一般人阅读鉴赏。谭献编选《词录》之时,浙派早已式微,以复古为己任,以继承风骚、乐府传统为使命的常州词派代之兴起。常州词派的始祖张惠言曾有《宛隣词选》,嗣后又有周济的《宋四家词选》。但前者强调比兴寄托,选词标准过于严苛,颇遭时人非议。后者推衍张氏的词学理论主张,也是常州词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宋四家词选》,虽然较之张氏《词选》取径稍宽,但对某些唐、五代、北宋名家,每多疏略,亦非持平之见。谭献虽然是常州词派理论的后继者之一,或许正是有见于此,谭献才用数十年时间,精心编选了《箧中词》和《复堂词录》。《箧中词》是断代词选,此书已于作者生前正式刊印,由于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有清一代词坛的面貌,而且附有大量深刻精到的评论,遂成词学界推崇的清词经典文献。后者虽在作者五十岁时编定,但是直到谭献去世,历二十年而无由正式刊印面世,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但是似乎应了那句“天无绝人之路”的格言,笔者在整理完《谭献集》以后,一直在努力寻找《复堂词录》稿本的下落,试图弥补谭献生前的遗憾,也想为词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优良的历代词选本。其中过程,颇费周折,一言难尽。国家图书馆虽然藏有《复堂词录》抄本八卷,但已非完本,可能也非最后的定本。且复制条件比较苛刻,只能放弃。杭州虽然是谭献的故乡,但访求起初也一无所获。之后发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有《复堂词录》四卷(三至六卷),也已残缺。数月之后,忽然又传来消息,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在整理库存旧书时,陆续发现了《复堂词录》七至十一卷。过了半年,浙江图书馆善本部在整理库存旧书时又发现《复堂词录》一、二两卷,而且与前所发现者同出一手,扉页钤有“浙东汤氏臼丮宧臧”、“见即买有必借窘尽卖高阁勤晒国粹公器勿污坏”两阳文印。至此,《复堂词录》十一卷终成完璧,令人大喜过望。按浙东汤氏乃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收藏家汤寿潜(1856—1917),他曾遗命资助二十万银圆为浙江图书馆建馆费用,此事后来由其嗣子汤孝佶具体完成。此书用绿格竹纸书写,版心下端印有“复堂稾本”四字,小楷工笔,字迹清晰,词中异文、误文,则间用朱笔、墨笔注明。据此推断,此本很可能就是谭献最后审定的本子。

  与朱彝尊、汪森《词综》和张惠言《宛隣词选》、周济《宋四家词选》相比,谭献《复堂词录》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选录标准比较公允,选词以艺术标准为主,入选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艺术上比较完美,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第二,能够兼容词学史上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对各家入选作品保持合适的比例。第三,与《箧中词》不同,《复堂词录》对入选词人和作品的评论,采取十分矜慎的态度,正如谭献《自叙》所言,“其大意则折衷古今名人之论,而非敢逞一人之私言”。第四,谭献对南宋遗民词人和明末忠烈之士的词作似乎有所偏爱,这类作品大多具有浓烈的感情和沉郁悲痛的艺术风格,这可能也表现了谭献对节烈之士的敬仰之情。第五是容量适中。全书选词一千五十余首,既可包括历代众口传诵的名家名篇,又可适当涵纳某些特色鲜明的作家和作品,便于人们了解历代词坛的全貌。

  由于《复堂词录》是一个稿本,错误和舛漏自然难免。在整理校点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以及各种选本和别集,加以校勘,改正了某些明显的错误。至于异文,则一仍其旧,只在校文中加注帮助,以尽量保持此书的原貌。原书没有作者介绍,笔者增加了作者小传,以便阅读。谭献“精研丙部”,在文字学上下过苦功。因此像许多晚清学者一样,在写作时不免技痒,有使用古体字、异体字和生僻字的习惯。为了尽可能保留这一“海内孤本”的原貌,同时也表达对前辈学人的尊重,在此书补订校点过程中,除了用常用字替代原书某些生僻古体字和异体字之外,习见者则一仍其旧,不予改动。

  (《复堂词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年6月出版,定价: 50.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