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忽见奇书出世间——新发现张岱《琅嬛文集》钞本出版 发布时间:2016-8-19 10:32:53   作者:陈小林  

  对于明清文献的整理而言,稿钞本是大宗,也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稿钞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大多数稿钞本“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唯一的,无可替代。哪怕一部稿钞本已有刻本,也不能因此而轻视它在校勘等方面的意义。新发现的张岱《琅嬛文集》钞本,就是又一个鲜活的例证。

  张岱《琅嬛文集》的版本,据夏咸淳先生介绍,主要有手稿本(有诗无文,王雨谦评,后归黄裳)、钞稿本(包括诗集《张子诗粃》和文集《张子文粃》,王雨谦评,后归国家图书馆)、光绪刻本(有文无诗,据王惠、王介臣父子誊钞本刻)和清钞本(仅《张子诗粃》五卷,转钞于钞稿本的《张子诗粃》,上海图书馆藏)四种,其他如王氏所藏手稿、钞本以及郑珍钞本,则俱渺焉不知去向。[详参《张岱诗文集(增订本)》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11月版]夏先生根据上述版本及他书辑校的《张岱诗文集》(以下称夏辑本),搜罗最为全面,为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2015 年8 月,我社编辑路伟在天一阁博物馆访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新的《琅嬛文集》钞本。该钞本装订为五册,未标册次,诗文大体按类编排。钞本各册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一册封面题“沈复□手钞”,缺字仅存左边“火”字,根据手迹,可知钞者为沈复灿(以下称沈钞本)。这部沈钞本经路伟、马涛二君整理,已由我社刊行。我忝为责编,得以先睹为快,故乐意就其价值略作介绍。

  首先,沈钞本包含了不见于夏辑本的诗近500 首、文20 余篇,这个数字是惊人的。这些新发现的诗文作品,对于研究张岱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譬如张岱的卒年,有六十九(乾隆《绍兴府志》、嘉庆《山阴县志》)、七十余(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八十八(温睿临《南疆绎史》、徐承礼《小腆纪年补遗》)、九十三(商盘《越风》)诸说,沈钞本所收七律是编年的,最后一首为《癸亥除夕》,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张岱时年八十七岁。则六十九、七十余二说显然不实,八十八最有可能符合实际,但也不排除九十三的可能(因为沈钞本并非全本,夏辑本有诗文不见于沈钞本)。再如沈钞本七律有《越绝诗》组诗,分咏越地抗清斗争中的二十四位忠义之士,既有施邦曜、倪元璐、刘宗周、祁彪佳这样的明朝重臣,也有张锯匠、钟皂隶这样的底层百姓,形象地说明“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王思任语),是越地不屈的抗争史诗。这组诗很能见出张岱鼎革之际的政治态度。张岱歌颂这些人的气节,他自己也是亲身参与了抗清斗争的,而并非像一般读者所理解的那样只是一位晚年忏悔、“梦寻”“梦忆”的纨绔子弟。沈钞本有张岱写给鲁王朱以海的6 封书笺,其中5 封不见于夏辑本,从这批注明撰写时间的书笺里,我们能了解张岱这一阶段的行踪,以及他与鲁王政权的密切关系。总之,沈钞本的新见诗文,更明确揭示了张岱作为抗清战士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沈钞本的发现让人想起郑所南的“井中奇书”《心史》。本文标题语出顾炎武《井中心史歌》“忽见奇书出世间,又惊胡骑满江山”,要传达的即是这层意思。

  其次,夏辑本因所据底本和校本有残缺,所以不少地方只能空缺处理,而沈钞本正可补足,其校勘价值不容小视。譬如五古《见日铸佳茶不能买嗅之而已》一首,夏辑本后数句作:“转展更筹蹰,走阶址意殊。不能割嗅之,而□□□□。”通读全诗,“殊”字不韵,且“走阶址意殊”意思不通,必有讹脱。沈钞本作:“转展更筹蹰,攘臂走阶址。意殊不能割,齅之而已矣。嗟余家已亡,虽生亦如死。前身爱清华,事事求其美。今乃对佳茶,见猎又心喜。象箸而玉杯,长此安穷已。学取蔡君谟,此心不得侈。”有了沈钞本,我们才能一窥此诗全貌。这样的例子甚多,不赘。另外,沈钞本所据底本可能经张岱手定,更符合原意。如夏辑本所收乐府《伍孚刃》一首,其小序有句云:“汝欲反耶?”沈钞本作“虏欲反耶”,很显然,沈钞本才是原貌,夏辑本所据本子刻于清代,为避祸而改掉了“虏”之类的触讳字眼。

  张岱是明清之交一位创作成绩突出且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沈钞本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张岱,研究明清文学、历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对于喜欢张岱的广大读者来说,更不啻福音。

  (《沈复灿钞本琅嬛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年2 月出版,精装定价:58.00元,平装定价:45.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