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一部“劣史” 为何受捧? 发布时间:2016-5-27 12:08:53   作者:李峥嵘  

 

http://www.zhbc.com.cn/zhsj/fg/news/info.html?newsid=402885965494e6990154e077ac0c055a

二十四史中,《辽史》历来评价不高,甚至有“以《辽史》为最劣”的尖锐批评,但是《辽史》修订本却受到了出人意料的关注。

 继《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修订本相继面世之后,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的新成果——《辽史》修订本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辽史》研究一向是个冷板凳,《辽史》更曾被史家视为“劣史”,却在当下受到出人意料的关注度,由此看来,严肃史学仍旧能够赢得年青一代的纷纷点赞。原因何在?

 《辽史》由元代脱脱等奉敕撰修,是研究辽朝历史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尽管契丹立国二百余年(907—1125),但存留至今系统记载辽朝一代史事的可靠文献,惟有这一部篇幅不大的《辽史》而已。由于辽代文献本身记载欠详,加之元朝史官杂抄史料,仓促成书,使得这部《辽史》存在许多问题,前人历来评价不高。如清代学者顾炎武、钱大昕、赵翼及四库馆臣等都曾指陈过它的缺陷,而尤以近人冯家昇的批评最为尖锐:“今之廿四史,以《辽史》成书最速,亦以《辽史》为最劣。”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在接受采访时说:“《辽史》跟辽史研究一样,一般读者关注较少,关于《辽史》点校的情况大家知道的也很少。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全部‘二十四史’点校本,印数最少的就是《辽史》。四十年里十一印次,共计10万套。可见《辽史》和辽史研究的寂寞。”

这样一部冷门史在修订出版后却日渐升温。

 2013年至今,中华书局先后推出了《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辽史》等4部修订本。每一部修订本在出版后,都引起了学术界和相关媒体的大力推介,获得了各类图书评奖的肯定,甚至掀起了不小的市场热潮,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即使是相对冷僻的后面三部书,因为修订本的出版,不仅带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还成为热议的大众话题。

 统计数据显示,《史记》已经销售了近五万套,《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大约七八千套。《辽史》修订本推出了首批精装函套本的钤印纪念版,总共五百套。本月初发售就得到网店和地面店的欢迎。

 《辽史》在小绿皮的点校本时代,差不多是卖得最少的。今天叫好又叫座的境况,说明了什么呢?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牧之总结了三点:

 其一,书做得好。体现了学术的进步,体现了断代史学科的最新水平,体现了古籍整理的规范,所以才得到了学术界一致的肯定。不仅内容过硬,编校质量过关,新版的修订本在装帧设计、整体营销上都提高很大,除了专业读者,还引起了为数众多的平时并不看古籍的读者的兴趣,这在前些年是很难想像的。

 其二,读者素质在提升。以前只要说繁体竖排的古籍整理书籍,基本上都是专业的学者才会阅读、购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不是文史哲专业的年轻人,都愿意沉下心来尝试阅读经典。

 其三,整个社会对古籍整理成果的重视程度在提高。比如在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中,《史记》修订本荣获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等奖。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