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有多少珍稀古籍流失海外?亟待摸清家底,把根留住! 发布时间:2016-5-27 12:03:23   作者:周清印  

 

http://www.zhbc.com.cn/zhsj/fg/news/info.html?newsid=402885965494e6990154dc233962053a

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其中有不少古籍流散海外。如何让海外珍稀典籍回归,予以再生性保护,从而延续中华文明之根?5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办,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海外中文古籍资源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等来自北美13所知名大学图书馆的馆长、研究馆员共同探讨分享了在整理保护海外中文古籍方面的经验和模式。


向海外知名大学图书馆馆长们颁发《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委员聘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李一昕出席了20日上午的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典籍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在“十二五”时期,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古籍整理专项经费资助400多个重点项目,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十三五”规划纲要又首次将“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写入了国家发展规划。李一昕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重点推进散失海外中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调国内一批骨干出版单位加强与海外古籍存藏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实施《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出版项目,并系统影印出版散失海外的珍稀古籍文献。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在开幕式发表讲话说,作为国际合作的出版项目,《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主要致力于在海外搜寻、发现、整理、出版散失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期待与世界各大图书馆等存藏机构及专家密切合作,使沉睡在书库里的古籍被唤醒,重新发出声音。这是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项目,也可望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谭跃表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海外各大图书馆有着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希望把这次论坛打造成为一个长期、固定的交流平台,邀请更多海外朋友前来,与集团展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纪臣代表承办方分别致辞,热情欢迎海外嘉宾。在19日全天召开的《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研讨会上,13位与会的海外嘉宾各抒己见,他们是: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程健、康奈尔大学亚洲图书馆馆长郑力人、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沈志佳、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暨葛思德文库馆长Martinus Johannes Heijdra、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洛杉矶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陈肃、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研究馆员孟振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研究馆员乔晓勤、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中文研究馆员刘静等。

在20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这些海外专家学者欣然接受了《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委员聘书,他们对《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给予好评,并就该项目下一步的组织规划及具体操作模式达成共识。

半月谈记者从海外中文古籍资源建设论坛现场了解到,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曾联袂推出了《中国古籍总目》,但这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是“中国古籍总目海内卷”。2015年5月,在纽约举办的美国书展上,中华书局正式启动了《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出版项目。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介绍,《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出版项目目前已被列入“十三五”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五大重点之一。它旨在摸清海外图书馆存藏中国古籍的家底,包括规模、数量、分布等,尽快将其编纂存目,并采取数字化、影印等方式,选择其中的珍善本予以再生性保护,使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献得以回归故里。(半月谈记者 周清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李一昕讲话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讲话

海外知名大学图书馆长们在聆听

(来源: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