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颁奖典礼】第二届伯鸿书香奖同一本书主题阅读活动 发布时间:2016-4-23 9:15:21   作者:  

http://www.zhbc.com.cn/zhsj/fg/news/info.html?newsid=402885965426c972015441288e100458

光明日报社|人民网|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中华书局

第二届伯鸿书香奖

“我读《论语》”微征文·大奖

作者:李航(广西桂林)

    《论语》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孔子说“予欲无言”,我不想说话了。孔子一生干谒诸侯,说了许多许多话。一个人要说很多话,然后才懂得沉默,沉默背后不是绝望,而是自悟。这个自悟的过程正是我们修身的过程。

作者:杨利蓉 (山西大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为其高寿;惧,是眼见其日渐腰驼、发稀,眼见其终将离去之日渐渐逼近,自己却无能为力。怎么办?唯加紧珍惜与父母共度的时光。毕竟,与父母的缘分,此生只有一次。

作者:郝建博(河北保定)

    少年时读“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极其不解。直到开始学会欣赏音乐、戏曲、话剧、舞蹈等方才领悟:有些美是精神上的,长留心中可弥月不散,经年不衰。从此便长怀一颗发现美的心,如《韶》长存。

“我读《论语》”微征文·优秀奖(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李军奇(湖南长沙)

    刚入职场的那个夏日,无意读至“不迁怒,不贰过”时,燥热之心犹被寒雨淋下,眼前浮现仓皇奔走的孔子——倍受打击而不悔不怨,持续灌溉正义与仁道于苍生。事后每遇龌龊,自知“求仁而得仁”,不怨,方得大欢喜。

作者:王泽青(山西晋中)
    一部《论语》,常读常新。近日再读,唯孝道箴言最触动心弦。这些年求学在外,我很少伴随父母左右,意见相左又不免争吵。回想过往,纵然自恃有理,也应“见志不从,又敬不违”。作为百善先、仁之本的孝当以敬为首。

作者:姜晓琨(贵州贵阳)

    年少时常忧安身立命之所。看孔子,其志向亦不过“老者安之”云云,卑之无甚高论。大学毕业漂泊西南,受领导、同事善待,满心感激。再读“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心有戚戚。至于今,“己立立人”一章已成座右铭。

作者:俞墨 (福建福州)
    这个时代,我们比想象中更需要信仰。纵观史册,人之所以能最大限度强大,是持有锋利之霜刃乎?非也。只因全力守护心中那份燃烧的执着,才激发了未曾敢想的能量。故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信仰,方远行。

作者:杨文军(北京)

    《论语》是中华儿女共同的道德种子、心灵沃土和故乡的云。读《论语》产生的共鸣就像寻到了先祖铭文、触到了灵魂烙 印、破解了文明密码,看到本真的自己又感觉如此惊艳,给人们温暖、滋养、平和、力量,梦想和方向。

作者:褚翠琼(广西桂林)
    余少时闻村中有一青壮,好吃懒做,时打工风行,其亦不务,众鄙视,哂问之,对曰:父母在,不远游!初闻,余甚佩服,如此哲句,竟出村鄙之口。至读《论语》,方知出处,始明白为懒之托辞耳!可远游,游必有方也。

作者:肖仁荣(江苏泰兴)

    人生的价值或许本就是明知绝望也会义无反顾。始终怀着从容自足的心态,不怨天尤人最见可贵。少年轻狂钦慕道家,如今方见孔子的洒脱更有朴实的气度、博大的境界,褪去了形体的轻佻和放诞,涵咏真我的尊贵和庄严。

作者:张亚凤(辽宁沈阳)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易”前或脱了“不”字,此句式或当如“为君难,为臣不易”。窃以为,要么两难,无怨难,无骄难;要么两易,生怨易,生骄易。史鰌:“富而不骄者鲜。”“富二代”现象可以休矣!

作者:马婧(北京)

    偶然看到《论语•雍也》中“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一条,字里行间那份中正沉稳、从容不迫的气度,竟让我渐渐鼻子发酸,泣不成声。之后,不管生活还是工作,我一直以“行不由径”四个字自律,惟愿踏实做人。

作者:龚昌林(北京)
    从小长辈就教导我,过门时不能踩门槛。我一直不知这个道理从何而来,上大学后才得知出自《论语》——“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论语》对国人的影响早已超脱文本,内化而成国人世代相传的行为规范。

(来源:中华书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