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听陈鼓应、牟钟鉴讲经典 | 伯鸿讲堂第四、五期 发布时间:2016-4-20 9:08:10   作者:  

http://www.zhbc.com.cn/zhsj/fg/news/info.html?newsid=402885965426c97201543159fcc500da

 

伯鸿讲堂第四期

主讲人:陈鼓应

庄子的人性论

时间:4月23日 10:15—11:30

 

地点:中华书局伯鸿讲堂

 

陈鼓应简历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二十种),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包括《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耶稣新画像》、《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从陀思妥也夫斯基到沙特》、《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古代呼声》、《庄子哲学简介》、《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管子四篇诠释》、《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周易今注今译》、《道家的人文精神》、《庄子的人性论》和《道家哲学主干说》。

 

讲座内容

春秋末年,老子和孔子开启了中国哲学开创期的序幕,儒道两家在殷周人文精神的激荡下,围绕人性的议题各自阐发其独特的慧见。战国中期,孟子和庄子进一步将老、孔未显题化的人性理论推向显题化,并由此成就中国人性论在其开端期的高峰,汇成一股以关怀生命为主题的时代思潮。这其中,孟、庄的人性论内涵又可相互彰显:孟子的道德心指向一种道德人生,庄子的审美心趋近一种艺术人生。在孟子性善的映衬下,庄子一方面以“道之真”为形上基础,论证人性之真,另一方面又以“道之美”为理论依据,演绎人性之美。进而,庄子更于诸子中率先凸显“情”的议题。他自天人之际的视角,诉说“人情”本于“天情”而源于“道情”的思想观念,关照个体生命“任其性命之情”以及群体生命“安其性命之情”的现实走向,其影响之深远,为整个文明传统注入绵延不绝的抒情血脉。

 

 

伯鸿讲堂第五期

主讲人:牟钟鉴

读《论语》的几点体会

时间:4月23日14:10—15:30

 

地点:中华书局伯鸿讲堂


牟钟鉴简历

牟钟鉴,山东烟台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方向研究生毕业。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年底至今,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中国道教》、《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探索宗教》、《老子新说》、《中国宗教通史》(与张践合写,获第三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宗教学一等奖)、《宗教•文艺•民俗》、《涵泳儒学》、《在国学的路上》、《民族宗教学导论》(主编)、《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新仁学构想》、《道家和道教论稿》等。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在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上,获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个人奖。

讲座内容

一、读《论语》的重要性

1.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而其引领作用主要通过《论语》的诠注流布来实现。要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国人,离不开学孔子,离不开读《论语》。

2.中华基本经典六部为中国人必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传》、《坛经》,包涵了儒道佛三教。防止文化上去中国化,必需读经,首先要读《论语》。

3.《论语》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影响力。

二、《论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1.仁爱忠恕之道。仁学是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

2.中庸贵和之道。是孔子处理人际、群际、文际之间关系的原理。3、君子道德人格。孔子以尧舜为圣人,是文明人的典范,孟子所谓人伦之至。而对他的学生和向善向上的人群,在如何做人做事上则要求做有德君子,不做缺德小人。君子既接地气,又须修身才能达到,君子在众人的前面不远,能起到引领风气的作用。

3.教学育人之道。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办学的老师,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培养出一批中华文明之道的接班人,间接滋养了孟子、荀子和后来的儒者,总结出一套系统而又开明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华礼义之邦的发展,因而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而其教育思想集中凝结在《论语》之中,《论语》就是孔子师徒讲论学问的生动纪录。

4.治国理政之道。孔子的政治经济思想重点不在设计具体的制度运行模式,而在提供政治与经济伦理。

三、读《论语》的几本重要参考书

……

 

(来源:中华书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