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世纪珍档 涤洗尘封——全一百册《盛宣怀档案选编》出版 发布时间:2015-8-21 10:05:31   作者:余鸣鸿  

  盛宣怀生活于晚清民初风云激荡的时期,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民族工业、金融、交通、教育、慈善等事业的拓荒者和践行者,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诸多业绩,他的经历与中国近代史上诸多事件和人物紧密相连。尤为可贵的是,盛宣怀及其父亲盛康想方设法,将经手事务所记录的公、私文档均予以保存,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的文献史料宝库——盛宣怀档案。“盛档”不仅是其个人及家族经历的记录,更因其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牵涉人物、事件广泛,是近代社会历史变迁之侧影,从而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洋务运动史、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实业思想史、近代上海史等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是名副其实的近代私人第一档。

  上海图书馆所藏盛宣怀档案数量多达十五万余件,其中不仅保存了与盛宣怀直接相关的文献,还保存了其父盛康和盛氏后裔的档案材料。档案状态复杂,文献类型多样,有谕旨、奏折、呈文、咨文、告示、照会、护照、履历、契约、章程等数十种,其内容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军事、金融、教育等各个方面,中国近代史许多重大事件,诸如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外商务谈判、四川保路运动、东南互保、辛亥革命等,均在“盛档”中留有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档案年代最早的在清咸丰末年(1860 年前后),最晚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时间跨度八十余年。与盛宣怀直接有关的档案主要集中在1870 年至1916 年间;咸丰、同治年间的档案主要涉及盛康及其家族事务,1916 年至1940 年前的档案则与盛氏后人及产业有关。

  《盛宣怀档案选编》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档案丛刊》之一。屈指算来,此次整理工作自发起至成果面世用时近18 年。1996 年,上海图书馆成立了“盛宣怀档案项目组”,特聘馆外专家,开始对“盛档”进行整理编目。经过九年努力,至2005年,编目工作完成。紧接着,“盛档”的出版工作提上议事日程。2007年3 月,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盛宣怀档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盛宣怀档案编纂委员会”。2008 年12 月,上海图书馆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签约,承担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盛宣怀档案资料长编》的编纂任务。项目确定后,对其具体执行方案,诸如采取何种方式、体例进行编纂,出版成什么样式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和专家论证,编纂体例几经修正,至2011 年,确定以选编的形式,按主题板块编纂,集中揭示以往未曾整理面世的档案。以盛宣怀一生最主要事迹为主线,本书重点选编慈善、赈灾、铁路、电报、典当钱庄、文化教育六个方面的档案。除赈灾档案按年代分期外,其余五编按内容分若干小类,各小类之下按相关内容聚类。入选档案以时间先后排序,以文献完整、年代可考者为首选,部分档案收录了从初稿到定稿的各种样式,颇具文本价值。

  是书内容分为六编。《慈善编》以慈善机构为纲,以时代先后为序,分为红十字会、善堂、义庄、成人救助所、儿童善事院、义学六个部分,收录档案1200 余件。《赈灾编》根据盛宣怀在赈灾事务中的作用、地位分为四个时期,选取自同治年间至1911 年与盛宣怀密切相关的赈灾档案4400 余件。《铁路编》分铁路管理机构、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三大部分,选录有关档案2400 余件。从1897 年到1911 年,盛宣怀先后担任铁路总公司督办、邮传部右侍郎、邮传部尚书,在这近十几年里中国不仅建造了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并为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电报编》分重大事件、电信主权的维护和全国电报网的建立三个部分。从1880 年创办电报到1902 年丁忧开缺,盛宣怀是中国电报事业的主要创办人和直接经营者,本编选取有关档案1800 余件,揭示了晚清电报局的产生和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典当钱庄编》分典当和钱庄两个部分,收录盛氏家族21 家主要典当和13 家钱庄的有关档案1200余件,按地域分类,时间跨度从同治年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化教育编》分学校、图书馆与藏书、新闻出版、文化团体四部分,选收档案1200 余件,起1895 年,迄1916 年前后。全书合计100 册,收录档案12000 余件。

  《盛宣怀档案选编》在慈善、赈灾、铁路、电报、典当钱庄、文化教育六类档案中,分别精选其最具史料价值之一部,首次全文影印,公诸于世。尘封已久的世纪珍档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在读者面前。《盛宣怀档案选编》的出版无疑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不仅为公藏近代私家档案的整理工作树立范本,更可发挥“纠偏补阙”之作用,促进学术研究。

  (《盛宣怀档案选编》(全10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12 月出版,定价: 78000.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5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