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2014 年12 月,《清诗话三编》终于完成历时四年的编辑工作,正式出版面世。是书全十册,504 万字,由上海大学张寅彭教授主编,负责选目、定序、撰写提要并通审全稿,吴忱、杨焄二位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项目承丁福保《清诗话》、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两部经典而来,故称“三编”。是编共选录97 种诗话,与前两编之77 种相加,总计174 种,大致可函括有清三百年来诗话之精华。上海大学王培军教授评价此书为“三百年秘密藏,一千卷快意书。欲共参诗精子,请速借惠施车”,洵属的当。
是书2003 年即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重点项目,2006 年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但由于篇帙浩繁,整理者又精益求精,故至2011 年才向出版社递交第一部分稿件,整个出版过程亦长达四年之久。
清代诗话之作汗牛充栋,品种繁多,其具体数目,张寅彭、蒋寅、吴宏一等各位专家意见不完全一致,大约总在一千左右。但学者们公认的是:这么多诗话良莠不一,并非每一种都有较高价值;若不加筛选,则一般研究者易有歧路亡羊之感,研究起来难免事倍功半。因此,《清诗话三编》(以下简称《三编》)秉承前两编的辑旨,仍以精选为原则,自上千种诗话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价值较高的97 种,予以点校出版,以飨读者。其中出自名家之手的如冯班《严氏纠谬》、毛奇龄《西河诗话》、纪昀《纪河间诗话》、郭麐《灵芬馆诗话》、舒位《瓶水斋诗话》、梁章钜《读渔洋诗随笔》等,久已脍炙人口;更多的则是具有较高文献价值但却流传不广、不甚为人知见的著作,如《我侬说诗》、《南野堂笔记》、《澹仙诗话》、《蠡庄诗话》等。这些诗话深入而又细致地记录下有清一代的诗坛面目,尤其是乾嘉盛世以后大量平民诗人的风貌,得到极为充分的保存,殊为难能;集历代诗学之大成的神韵、格调、性灵、肌理诸说,也由这些具体记录而集中展现出形成、碰撞、变化、发展的前后过程。这97 种选目,张寅彭教授再三斟酌,与编辑亦反复商讨,直至排出校样,仍有调整,可见用心之深。
在选定书目后,整理团队在选择版本方面,亦花了极大力气,务求精善。丁福保的《清诗话》由于草创于民国期间,于版本无暇过多着力,郭绍虞先生在编选《清诗话续编》时即指出此缺陷,《续编》所录版本已极讲究。《三编》则更是收入了一批极为难得的未刊稿本、钞本,如《青芙蓉阁诗话》、《望云诗话》为国家图书馆藏钞本,《伯山诗话前集》为北京大学藏钞本,《一木堂诗麈》为福建师大藏旧钞本,《穷愁漫语》、《我侬说诗》等为上海图书馆藏钞本、稿本,其他如《小石林文外》、《雪庐诗话》等虽为刊本,然也已甚为罕见。
《三编》所收诗话,除个别几种外,都未经今人标点整理过。为了保证质量,稿件虽然多达500 万字,但点校由吴忱、杨焄等几位人员专任,不采用目前较为普遍的众人集体进行的方式。标点除了一般的句读之外,并为人名、地名、年号等加上专名线,以与《清诗话》、《清诗话续编》保持一致,也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方便。同时,张寅彭教授又为每种诗话撰写提要,交代撰者生平、成书情况、内容特色价值等,进一步提升了此书的学术性。
如此功夫、如此辛勤,故《三编》虽经十余年方磨成,但其锋刃在未出鞘时已可感知。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对此书极为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务求将之打造成真正的精品。本书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装帧印制等硬件方面亦颇费心思。除97 种诗话正文及编者序、例言之外,特别增加了书前总目、分册目录和书后的索引,这些零件看似是小事,实际却能带给读者极大的便利。同时,内文印刷选用专门订购的70 克全木浆纸,厚薄适中而不透,纸色舒适悦目。布脊纸面精装,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封面题签用钱仲联先生题字、内封题签用王元化先生题字,二位先生德高望重、才识过人,他们在生前即已对此项目寄予厚望,故特为题签。如今此书终于出版,想来钱先生与王先生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
(《清诗话三编》(全1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12 月出版,定价:138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