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晚清士人的家国记忆与生活图景——《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出版 发布时间:2015-7-14 14:22:11   作者:姜 嵩 樊 昕  

  2014 年3 月《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出版后,受到了读书界的关注与好评,凤凰出版社于今年4 月继续推出了《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此辑收书13 种,分别为《翁斌孙日记》、《张佩纶日记》、《吴兔床日记》、《赵元成日记(外一种)》、《1934 —1935 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十八国游历日记》、《潘德舆家书与日记(外四种)》、《翁同爵家书系年考》、《张祥河奏折》、《爱日精庐文稿》、《沈信卿先生文集》、《联语粹编》、《近代珍稀集句诗文集》。

  丛刊的“近现代”,主要指1840 —1949 年这一时段,这正是古老中华经历内外剧变的时期,它既接连着古代与现代,又接连着中国与外国,因此具有浓郁的历史政治色彩。此一划分不拘泥于以1840 年作为分界点,观照到历史的连续性,从而以更广更高的视野展现了各种历史面向的演进脉络。丛刊的“稀见史料”,从形式上说,乃注重发掘那些少有公开刊刻的稿本、抄本,从内容上看,则包含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乃至序跋汇编等。本辑继续秉承第一辑的风格,以私人化、生活化的日记、家书为主,力图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提供一批更见深度与细节的史料,以丰富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如丛刊的《翁斌孙日记》,乃常熟名门翁氏一支中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亦是翁家最后一位大吏。他于光绪三年十七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起居注官、外授山西大同知府,1911年后清帝逊位,遂隐居于天津,读书自娱,不复仕进。日记原有36 册,现残存仅7 册,现存翁万戈先生处,本次即以翁先生所存7 册与常熟图书馆藏《甲午恩科春闱小记》1 册合并整理。《春闱小记》记翁斌孙光绪二十年(1894)充顺天乡会试同考官事;后7 册则从光绪二十年(1894)跨至宣统年间(1919),多为翁氏退居天津读书、交游及书画鉴赏等私人生活的记录,从中颇可见出彼时处于时代变革风潮下的晚清文化遗民的生活与心态。《张佩纶日记》的主人张佩纶,乃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张爱玲的祖父。其为同治十年(1871)进士,光绪年间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吴大澂、陈宝琛、宝廷、黄体芳等议论时政,上疏言事,主张外御列强,内整纪纲,号为“清流党”,尤以纠弹大臣名震一时,不避权贵亲友,与张之洞并称为“青牛角”。中法战争事起,力言主战,擢侍讲学士,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后派赴福建会办海疆事宜,驻守马尾港。马尾之役败绩,被革职遣戍。庚子(1900)事变,奉命以编修入都襄助李鸿章谈判和约,因对俄条约与李意见不合,折回金陵,称病不出,终卒于白下府第。这一时期的若干重要历史细节,在他的《涧于日记》中多有记载。又如《吴兔床日记》的作者吴骞,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日记记载了吴骞中年至晚年的藏书、读书、著述、交游等一系列活动的情况。再如周光倬的《1934 —1935 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其背景是1934 年春,英国为抢夺班洪银矿,派兵500 余名入侵我国云南边境班洪佤山(今沧源县境),烧毁民房,打死佤兵,制造了“班洪事件”。消息传出,引起全国人士关注,1934 年4 月,经云南同乡会举荐,周光倬被时国民政府任命为“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赴云南调查。周光倬于6月抵云南后,于10 月从昆明出发,率随员经楚雄、大理、保山、腾冲、镇康到达孟定,在当地边民殷切请求下,毅然不顾参、外两部不准越界(班洪在英方司格德所划红线内,英方极力阻挠)的电令,冒险秘密进入班洪地区,见到了班洪总管胡忠汉,终于了解到当地英军侵略真相,弄清了英方在滇缅边界的侵略事实和未定界问题症结所在,从而为以后与英方交涉维护国家主权、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搜集了可靠资料。在完成班洪地区界务调查后,周光倬又不畏路途艰险,翻山越岭进入勐角、勐董,经岩帅、双江赴澜沧、孟连,然后又循南峤(勐遮)、佛海(勐海)、车里(景洪)转思茅(普洱),沿途了解外国教会传教活动和教会势力发展及沿边各县所受影响,最后于1935 年5 月返回昆明。周光倬将此次调查经历和沿途山川地貌、人文风情、官员士绅等所见所闻等,以日记作了详细记录,并拍摄了三百多幅珍贵照片。回南京后,周光倬将调查情况及心得写成《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呈交国民政府。此次整理,即根据周光倬日记和调查报告内部排印本,将日记与调查报告辑成一书,同时收录周光倬抵昆明后在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的演讲《回滇调查班洪的任务及感想》、回南京后就解决滇缅边界问题呈蒋介石的信、在中华史地学会发表的《云南边疆之危机》,以及班洪总管胡忠汉上呈中央政府的表陈(周光倬摄影留存)等与滇缅边界调查有关的史料,使之可以相互印证,互为参考。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遂得以再现于今人面前。

  本辑有别于第一辑的特色在于,引入了两部较为稀见的文集。《爱日精庐文稿》为清嘉庆、道光时期常熟著名藏书家张金吾的文稿。今人多知其有《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十卷,而于其本人的学术撰述获知不多。本文稿厘为六卷,卷一为张氏阐释三代典制之作,卷二为读《诗经》之作,卷三亦为阐释《周礼》、《尚书》等经典的考证文章,卷四为其部分藏书的序跋,卷五为友人书记,卷六则是张氏为亲属撰写的传记。另有附录三种,读者借此可整体了解藏书大家张金吾的学术成就。《沈信卿先生文集》的作者沈恩孚,光绪二十年中举人,清廷废科举后,与友人倡议改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得当局支持,去日本考察教育,归任龙门师范学堂监督;后应张謇之邀担任图书公司编辑事,同时创办江苏学务总会并任评议员,推行普及教育,研究地方自治,被选为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议长,发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被推为主席。辛亥革命后,沈恩孚历任江苏民政司次长、省公署首席秘书。袁世凯称帝之际,他毅然退出政坛,率先在报纸上披露“劝进”丑闻;复投身于江苏教育,1916 年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并兼任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校董;花甲之年发起人文社,创设人文图书馆(即鸿英图书馆,后并入上海图书馆),担任馆长,搜辑近代史料,以供治学者参考。《文集》凡《渐庵诗存》六卷,收自1884 年迄1944 年间诗作一千三百余首,以编年分卷;《菶梧轩文存》四卷,收经说、字说、论辩、策议、叙跋、赠叙、书牍、传记、碑志、赞颂、哀祭等各种文体共二百七十余篇;晚年所辑《春秋左氏传汉谊》四卷及《春秋地_名考略》,于考据前人研究成果间时出己见,显示其史学造诣;《教学片羽》一卷,收早年读书日记,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五洲歌》及风人砭世的《新格言》等;自撰《无成人传》及黄炎培《沈信卿先生传》为尾卷。其诗文中保存了大量近现代教育资料、社会史料及同时代人生平交往材料,从中更可以窥见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

  其他如《十八国游历日记》、《张祥河奏折》等,均为近现代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见闻资料;《联语粹编》、《近现代珍稀集句诗文集》则为对联、集句诗等经典文学样式的理论总结与资料大成之作。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15 年5 月出版,《翁斌孙日记》,定价:36.00 元;《张佩纶日记》(全2 册),定价:88元;《吴兔床日记》,定价:35.00 元;《赵元成日记(外一种)》,定价:42.00 元;《1934 —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定价:55.00 元;《十八国游历日记》,定价:45.00 元;《潘德舆家书与日记(外四种)》,定价:35.00 元;《翁同爵家书系年考》,定价:70.00 元;《张祥河奏折》,定价:70.00 元;《爱日精庐文稿》,定价:25.00 元;《沈信卿先生文集》,定价:75.00 元;《联语粹编》,定价:26.00 元;《近代珍稀集句诗文集》,定价:63.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5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