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1996 年,顾廷龙先生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题词:“中华古籍,先民智慧。五千余载,悠悠天地。国脉所循,国魂所寄。整理继承,启迪后世。发扬光大,开新世纪。”短短四十字,言简意赅,顾老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对整理和研究古籍孜孜不倦的努力,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创新局面的期待,溢于言表。志同道合,这题词表达顾老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载风雨同舟的思想基础。
顾老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交往,应追溯到我社的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6 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 当年就出版了顾老与王煦华选注的《汉书选》,该书精选《汉书》10 篇,详加注释,为建国后较早出版的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1957 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又出版顾老所编《卷盦书跋》和《涉园序跋集录》,前者收录合众图书馆创办人之一叶景葵的古籍版本题跋两百余则,后者收集著名出版家张元济撰写的校印古籍序跋、论版刻之源流优劣的序跋两百则。此两书对研究古籍版本极具参考价值。
1958 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顾老与出版社首次就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合作。1959 年,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由上海图书馆组织、顾老主编的《中国丛书综录》,集中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国41 个图书馆的馆藏,所收丛书计2792种,收录子目约7 万种,为最完善的全国性的丛书总录,是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的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从选题的提出到组织力量编纂、拟订定稿程序、分类表,从人员安排,到工作进度,顾老都全力投入,用一年又三个月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编纂任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从1960 年至1962 年出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重版。几十年来,这部书是学术界和读者进行古籍整理研究必查的工具书。
“十年动乱”期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被撤销,出版业务陷入停顿。1978 年出版业务恢复,更名上海古籍出版社。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顾老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交往更加密切,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顾老与顾颉刚先生合编的《尚书文字合编》,均在此期间编纂出版。
1975 年10 月,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指示“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编出来”。1977 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周恩来指示,决定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先行试点。1978 年2 月,顾老赴北京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筹备工作会议,参与起草“古籍善本书目收录范围”、“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条例”、“古籍善本书目分类表”三个文件。1980年5 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刘季平任主任委员,顾老任副主任委员,兼任主编。这部反映当代全国收藏古籍善本的大型目录工具书,著录了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图书馆等单位所珍藏的古籍善本约十三万部,款目六万余条,一些稀少名贵的宋元刻本和著名学者的手稿本以及大量的明刻本和清初刻本都收入其中,书后附有古籍善本的藏书单位,极便学者检索。从1978 年起步,到1990 年全书定稿,费时12 年。从1986 年经部出版,到1997 年集部出齐,费时11 年。可见此书编纂出版的难度。顾老作为全书的主编,可以说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他除了经常往返北京、上海之外,多年来南北奔波,足迹遍及四川乐山、成都、广州、南昌、南京、天津、兰州等地,召开各类征求意见会,“全国古籍善本书版本鉴定及著录”工作座谈会,工作进展汇报会,经、史、子、集、丛部定稿会。他还举办西南、西北两省区古籍善本书编目学习班,与沈津先生共同讲授《古籍版本概述》。1995 年4 月,顾老在北京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作表彰大会,并作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作总结”的讲话,指出《书目》的编纂工作,从准备工作开始,经普查、汇编、审校、定稿等几个阶段,历时18 年。前后参加此项工作的人员计数千人,参加单位近千个。他指出,该书“开创了中国古籍全国性书目的先河,并在编纂体例等方面既继承了中国图书目录学、版本学的优秀传统,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确定是否善本问题上,制定了以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为考察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书目》也体现了中国当代古籍目录学、版本学研究的水平,它在古籍整理和研究理论上的建树与影响也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顾廷龙文集》P.659)。对这部书的出版,顾老功莫大焉。
顾老和顾颉刚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着手编纂《尚书文字合编》,后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82 年由顾老重新整理编纂,1990 年交稿,1995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搜集不同字体的传世《尚书》二十余种,为《尚书》原始文献最集中最齐全的合编本。书后附有考订文章及藏本题跋等。旨在正本清源,通过探索其文字变迁之踪迹,以开拓研究之新途径,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对此书得以顺利出版,顾老感到由衷高兴,不禁感叹:“从发动到成书,跨度六十四年,总算完成了,可以告慰颉刚先生于九泉。”(《顾廷龙年谱》P.776)此外,顾老还选编《王同愈集》、《叶景葵杂著》,为《宋人佚简》、《读史方舆纪要》、宋抄本《集韵》、宋刻本《艺文类聚》等珍贵古籍撰写“前言”、“序”、“跋”,表达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热情支持。
顾老对《中华文史论丛》期刊的支持,更是令人感动。他参加该刊的创刊和复刊座谈会,并对办刊宗旨提出宝贵意见。1979 年在复刊后第二辑上,发表《关于〈水经注〉版本的书札》,收有胡适之致顾廷龙书札计八通(内有一封上款为徐森玉、顾廷龙;并附胡适之致陈垣札、陈垣致胡适札各一通)。当时正值拨乱反正的初期,公开发表胡适书札,具有突破以往的“禁区”,推动思想解放的作用,引起学术界的热议,在全国影响很大。他校阅的《艺风堂友朋书札》,收辑著名学者缪荃孙与同时代学者论学的书信,涉及陆增祥、王先谦、李慈铭、沈曾植、王国维等157 人,书札皆从未发表,由《中华文史论丛》作“增刊”出版。
顾老担任《续修四库全书》主编,是他年届九十为古籍整理出版事业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1994 年5 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由我主持出版社的全面工作。5月26 日,我同李伟国同志(时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即去拜访顾老,征求对古籍图书选题意见,对一些大型古籍整理的选题,他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此时,在北京的宋木文同志(新闻出版署原署长、时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正在酝酿编纂出版《续修四库全书》的计划,并确定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负责全书的出版任务。1994 年7 月4 日至5 日,在北京龙泉宾馆召开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出版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工作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宋木文任工作委员会主任,编纂委员会由工委会聘任,会议一致推举顾老担任全书主编,这是因为顾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版本目录学家,一生致力于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文化底蕴深厚;他担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编委会中,有不少版本目录学家,又有全国各主要图书馆的参与和支持,对于确定选目和取舍版本,是很有利的。顾老担任《续修四库全书》主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他对这项大型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也满怀热情,欣然接受主编的重任。其实早在1982 年12 月《文献》第十辑刊发的“关于古籍整理的笔谈”,其中有顾老撰写的《整理出版古籍小议》一文,十条建议中的第七条,即提出编选《中国善本丛书》,质量数量应超过《四库全书》(《顾廷龙年谱》P.622)。1994 年8 月19 日,他致杨如英函中提及:“最近北京、上海、深圳有《续修四库全书》之举,承邀参加工作,固所愿焉。惟辁材任重,当努力为之。”(《顾廷龙年谱》P.749)
顾老在承担《续修四库全书》主编的任务后,秉承他一贯为人治学的原则,不慕虚名,多干实事,从1994 年至1998 年逝世,在五年期间,作了大量工作。下面择要加以叙述。
1994 年8 月5 日至10 日,在北京召开《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顾老在讲话中指出:《四库全书》编成已二百余年,我们现在搞续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续修较之当年修《四库》,有不少有利和方便的条件,但工作量依然很大,一定要慎重从事。(《续修四库全书出版纪事》)
9 月12 日,顾老参加第一次《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增补顾老为工委委员。9 月15 日,顾老致宋木文信,就《续修四库全书》“选目”提出意见,包括字体问题、卷数的处理问题,选本的选择问题,如何对待原四库以附录处理的书等。(《顾廷龙年谱》P.750-751)
11 月12 日,顾老主持《续修四库全书》学术顾问会议,并在会上发言:“《续修四库全书》是三百年来一件大事,以前多次有人想做,都没有成功,我们今天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时机。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单凭我们工作人员的一些力量是不够的,就是要依靠我们在座的顾问诸公。”“由于宋木文同志之邀,由于自己喜爱编书、印书,所以不假思索,欣然应命了。后来想想是不适当的,一是年龄太大,二是没有专业研究。但又想我体力还可以,一直在图书馆整理古籍工作,真是难得的机会,好在有专家学者当我们的顾问,还有木文同志的领导,所以我又胆大起来了。请同志们多多指教,共同来完成这一文化学术界的大事。”(《顾廷龙年谱》P.753)
1995 年1 月3 日,顾老撰写《我对〈续修四库全书〉的一点想法》,随后又撰写《我对〈续修四库全书〉的随想》,对《续修四库全书》编纂的指导思想,收书原则,作系统阐述,并涉及具体的书目。(《顾廷龙年谱》P.755-758)
当年1 月4 日,顾老为《续修四库全书》事致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匡亚明同志,函云:“一九九二年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时,忝为古籍小组顾问,实未能有所贡献,至为惭徨。创议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此乃吾国古典文献整理之一大伟绩,亦为改革开放以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术研究之重大举措。廷龙被推举为全书主编,虽已年逾九十,亦当奋力,共襄盛业。吾公主持全国古籍整理研究,德高望重,素所钦仰。今谨转奉出版工作者协会函件以达左右,亟盼有以指导、扶持。并望先生担任全书总监纂,祈请俯允。”1 月22 日,匡亚明先生为《续修四库全书》事覆顾老书札,指出:“现代学术科技飞速发展,无论在出版速度、质量以至内容丰实上,均提供有利条件,并有宋木文、顾老诸先生及大批专家学者主持,或参与其事,深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支持下,此宏伟工程,定能圆满完成。至于承邀鄙人任全书总监纂一事,非常感激。但因最近连续两次大病之后,体脑虚弱,实难胜任。为事业顺利开展计,谨恳另请高明,感甚,幸甚!”(《〈续修四库全书〉——古籍整理出版的宏伟工程》)
1 月7 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本世纪古籍整理出版的巨大工程〈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出版工作开展——宋木文、顾廷龙答记者问》一文,顾老就为什么要编纂《续修四库全书》和全书包含哪些方面的书籍回答记者的提问。
8 月24 日,为《续修四库全书》首批经部·易类40 册问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出版座谈会,顾老介绍编纂工作情况,他感谢各界的广泛支持,并希望今后各方面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共襄盛举,期于必成。
10 月14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顾老署名的《〈续修四库全书〉编纂缘起》。
11 月14 日至17 日在天津召开《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经部编目的经验,提出史部编选工作的基本原则,在顾老和傅璇琮先生(时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中华书局总编辑,此次会议后与顾老并列全书主编)的支持下,确定编目要做到编委会和学术界、图书馆界、出版社紧密结合,选书的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紧密结合。
1996 年2 月9 日至10 日,编委会邀请史部特邀编委及史地学家开会,进一步讨论史部的选目问题,顾老与会。虽然此后顾老较少参加会议,但对《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出版进度十分关心,常与有关学者谈及《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事宜。上海古籍出版社水赉佑同志负责全书的书目普查和借阅底本的工作,他曾多次赴京探望顾老,并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顾老总是热情接待,表达明确的看法。如1996 年3 月30 日顾老对水赉佑说:“史部中《竹书纪年义证》要用刻本,不要用抄本。又《续修》不是稿本丛书,应尽量用定本。开目录的人要看书,读书人是直通,搞目录版本的人是横通。”(《顾廷龙年谱》P.780)水赉佑是顾老住院前见的最后一位友人,1998 年6 月20 日,顾老同他谈了很多,谈到他一直提倡的“孤本不孤”的出版设想,也谈到在编《续修四库全书》应把清末王恩茂的集子收进去,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位讲到马克思的人。”(《顾廷龙年谱》P.807)顾老于1998 年8 月22 日因病逝世,虽然他未能看到《续修四库全书》出齐,但他情系《续修》,为《续修》所做的贡献,是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
在《续修四库全书》工委会的指导协调下,经过编委会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和深圳市南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从1994 年起步,到2002 年全书出齐,历时8 年,终于大功告成。《续修四库全书》收书5213 种,全套1800 册,每册平均700 页,上下两栏,全书所收古籍多达250 万页。2002 年5 月9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盛赞《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是“功在当代,泽及后世”的盛举。《续修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型书库,对保存、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十载悠悠岁月,顾老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互相支持,共同奋斗,结下累累硕果。2013 年8 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公布的“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出版图书目录”,从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所出版的2.5 万种古籍图书中,推出第一批91 种古籍整理出版的精品力作的杰出代表。顾老主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他和顾颉刚先生合编的《尚书文字合编》均列选该目录,成为古籍整理出版名副其实的精品力作。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顾老成就突出。
顾老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仁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结下深厚的情谊。从创办上海古籍出版社并长期担任社长的李俊民同志,到随后几届出版社的负责人均同顾老保持密切联系。担任顾老主编图书项目的责编为数众多,代代相传,成为学者与出版社良好关系的范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出版后,顾老曾两次为吴旭民同志题词,第一次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出版,题词曰:“旭民同志为此目责任编辑之一,相助甚力。今《经部》乐观厥成,为学术界同声庆幸。其余诸部尚望督促不懈。它日全功告竟,与君浮一大白,书此为券。丁卯元日。”(《顾廷龙年谱》P.673)第二次题词曰:“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五部分全部编辑完成志喜。顾廷龙记于北京。”(《顾廷龙年谱》P.760)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到《续修四库全书》,吴旭民、水赉佑、姜俊俊等同志自始至终参与责编工作。姜俊俊和陆枫、陈善祥同志为《尚书文字合编》作了大量校稿及复印资料的工作,袁啸波担任《王同愈集》的责编,他们的工作,都得到顾老的赞许。
顾老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工作倾力相助,有求必应。我社出版的许多图书,都请顾老题签,《顾廷龙书题留影》所收辑的约600 种的书名题签,其中我社出版的图书达116 种之多。
为纪念顾老诞生100 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4 年出版《顾廷龙书题留影》(顾诵芬、沈津、高桥智辑)和《顾廷龙年谱》(沈津编著)两书。2014 年是顾老诞生110 周年,特写此文,缅怀顾老高风亮节和敬业精神,铭记他为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的贡献。
(本文作者系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