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本报讯](记者尚谷)篇幅浩繁(超千万字)、号称最难整理的《宋会要辑稿》经过四川大学古籍所刘琳、刁忠民等专家数年如一日的研究整理,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记者从9月下旬在四川大学召开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出版暨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学界对此反响热烈,颇致赞誉与肯定。知名学者陈祖武先生则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此书为当下学界和出版界树立了三个标杆:一是宋史典章制度研究的标杆,二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标杆,三是国家重大资助出版项目的标杆。宋史研究会原会长朱瑞熙先生对此点校本也极为肯定,他提议,今后大家在著作或论文中都统一使用这一新校点的标准本,以取代过去习用的影印本。
《宋会要辑稿》是清嘉庆年间学者徐松从《永乐大典》辑出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宋代典制文献,就其资料之丰富、卷帙之浩大,可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比肩,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但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最难整理的古籍之一。其抄稿之断裂、散乱、重复、错简,其文字之讹、脱、衍、倒,比比皆是。王安石曾戏称《春秋》一书为“断烂朝报”,言其残缺凌乱,《宋会要辑稿》也可以说是一部大得多的“断烂朝报”。此书历经广雅书局、嘉业堂收藏整理,散佚与割裂错乱更甚于前。学者对此书的心情,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其资料丰富,恨其错乱难读。因此,当代宋史界学者曾经有意重新整理此书,但均无果而终。
20世纪九十年代,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由川大古籍所负责校点,出了一部电子版的《宋会要辑稿》点校本,但只能说是一次粗加工。2009年,川大古籍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达成出版协议。川大古籍所经过四年多的全力以赴,对上述电子版重新进行精校精点,最终的成果较之电子版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仅校记就达到三万三千余条,比电子版增加了一倍多,原来的校记也作了很多增删改写。正文中用括号直接改、补、删、乙未出校记者也比电子版多,达到二万余处;标点符号及分条、行款等的改正更是不计其数。(《宋会要辑稿》(全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定价:3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