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2014年9月16日至18日,古工委在扬州召开第29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古籍办领导及古工委理事单位、古籍印务公司、图书发行公司等8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着“新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与创新”的主题展开研讨,针对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现状、困难、问题以及内容质量、版权保护、行业标准、技术转换、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如何重新定位,重新规划以适应古籍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等具体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会上,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扬州古籍线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丽玲、上海图书公司副总经理张世军、国图公司副总经理汪彤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大家就以下几点达成共识:
一、古籍出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理念。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媒体时代席卷全球。在出版行业,数字化文献的检索便捷、传播迅捷、获取方便、覆盖广泛的特点,是传统纸质出版物所不能替代的,存在着广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古籍数字化已成为读者的迫切需要,传统出版企业要继续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古籍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古籍办王然同志在古工委第29届社长年会开幕式上说:“古籍小组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古籍数字化工作。今年年初,古籍办对国内古籍数字化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目前我国古籍数字化取得的成绩不少,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体现在主体多元化与建设系统性之间、需求多样化与内容同质化之间的矛盾。调查结果反映,出版行业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深入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思想基础、技术基础、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但是总体实力偏弱,虽然出现了像中华书局这样的排头兵,但整体上与数字化公司的规模和产值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的古籍数字化工作面临的主要突出问题是资源整合不够、产业体系不健全、盈利模式不清晰等,迫切需要大家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并着力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抢占行业的制高点。”
作为从事古籍整理的出版人,我们要尽快统一思想,创新理念,如果把问题想得太多太全,会畏首畏尾,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决策,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醒得早,行得迟”的现象,尽早行动起来,跟上时代步伐,开创古籍出版的新时代。
二、政府支持推动,行业加强协作,是古籍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现在各个出版集团、出版社以及一些民营公司或新兴的文化企业都在分散地开发数字产品,存在许多重复性建设。另外,单打独斗也不能形成规模,一些出版社建议,古籍的数字化出版要放到国家层面,由政府统一协调和规划,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以行业协会为基础来实施,古籍社之间发挥行业优势,加强横向联合,聚合优质的古籍出版资源,探讨切实可行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通过资源入股甚至资金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并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多功能的古籍数字化平台。中华书局开发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和《中华基本史籍知识库》是国家投资项目,一期投入3000万元,一期顺利的话,二期、三期将继续做下去,先由中华书局牵头搭建一个平台,然后需要古工委各社横向联合,通力合作,将大家的内容资源汇聚起来才能完成,只靠中华书局一家是无法完成的。
三、版权保护和人才培养是古籍数字化工作成功的关键
目前古籍版权保护形势严峻。现在我们各社的古籍资源只有很小一部分没被盗版,大部分都被民营公司或一些新兴的文化企业直接或间接地数字化后上网,但他的数字精确度又很差的。所以从版权保护的角度看,首先我们自身要做到守法经营,除了获取纸质图书的著作权以外,还要获得网络信息传播权和转授权,最大限度地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通过内容的更新、便捷的使用、更规范的产品以及有效的技术支持来把我们的阵地夺回来。
古籍出版数字化除了做内容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准备外,人才的培养也相当紧迫。目前,大学里编辑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直接做图书编辑的也不多,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胜任,在数字化时代,既懂专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一定要加强培养,做好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