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品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内棺衣物,没有先例可循,全是自创方法。”在开棺现场的湘博工作人员陈国安记得,为尽快见到老太太真容,王□在包裹尸身的丝织品上切下近10片30厘米边长的方块,编号、拍照、绘图、确定相互连接的位置后,再用A4纸大小的小夹板托出。
装这些丝织品的塑料袋是陈国安等多名湘博工作人员在王□的指导下制作的。他们买来一大捆聚乙烯塑料薄膜,用电烙铁将薄膜的四边烫平粘起,只留一个小口,用真空泵将袋中空气抽走,放入丝织品,再灌入具有抑制霉菌生长的氮气,最后用皮筋扎紧后,盖上黑纸护色阴干。
由于内棺中置有随葬的中草药,清洗时,陈国安等人先用打磨光滑的小竹镊将丝织品上的杂物夹除,而后拿类似木框纱窗的装置托着这些织物呈45度角斜放,洗涤粘在织物上的尸解水油脂结晶。“内棺织物的气味非常臭,戴上口罩也没用,我们每天干完活浑身都是臭味。”陈国安记得,有些同事还皮肤过敏发了红疹。在王□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克服恶劣的工作环境,用壶装的清水一滴一滴去淋。对于油脂浸润严重的地方,是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与多次织物试验后,用软毛笔粘着丙酮一笔一笔地刷,而后再用蒸馏水多次清洗。
洗涤后,在织物下垫上不会褪色的毛边纸,再将窗户打开,让其自然风干。“这个干湿程度最难把握,干了像脆皮,湿了变泥巴。”陈国安说,约莫半个月后,最快达到揭取标准的丝织品有了一定强度,他们就自制了40厘米长的圆头竹片,慢慢把已呈砖状的丝织品层层分离,编上号,待将来拼接用。“经过王□先生多年研究,最后确认尸身上包了20层丝织品,春夏秋冬的衣物和衾被都有了。”
湖南高温高湿,丝织品容易长霉。王□便带领工作人员在白色的防湿纸表面放上麝香草酚,用电熨斗将其熨碎在纸上,做成防霉纸。而后用防霉纸包裹丝织品,装入充有氮气的密封塑料袋中。为了确保万一,工作人员经常去检查织物情况,一旦发现霉点,就用棉签沾酒精清除,避免“灾情”蔓延。
“内棺丝织品的清理、保存比较难做,忙了好几个月也只是初步完成。”陈国安说。
有意思的是,在揭取内棺衣物时,考古人员发现辛追夫人没有穿裤子。而且,在她的墓中出土了各式袍服、裙子,唯独没有裤子。有人据此推测,辛追夫人可能来自苗族等少数民族。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内棺织物“拯救”记(附照片) 发布时间:2014-10-29 9:27:26 作者:单颖文 





(来源:文汇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10/24/content_51.htm
陈国安展示当年开棺后的照片 单颖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