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明晚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这一地区文学、艺术、科技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特别是苏、松、杭、嘉、湖等地区,名家辈出,成为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董其昌则是这一时代艺术领域中最具号召力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书画艺术家、理论家和鉴藏家,而且还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董其昌(1555 —1636)字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别署香光居士。明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1631)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八十二岁卒于家。谥文敏。
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以善书“名闻外国”。书风率意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有明一代大家。擅山水,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而自成清润明秀一格。论画标榜文人气,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其影响波及至今。
明万历间,王应麟即称董其昌“起家词林,素负时望”。清初,汪汝禄称董其昌“出入石渠、天禄,阅历名山大川”,故为“文章巨匠”。然而长期以来,董其昌的文史著述,人们难以得见。这是因为董其昌持反清立场,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即将董其昌诗文集《容台集》列入“存目”,以后又加禁毁,导致后世研究者莫衷一是。据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云:“查《容台集》,明董其昌撰,近时所行另有重刻新本,此为明代旧刻,中有指斥狂悖语,应请销毁。”殃祸所及,董其昌的其他文史著述也遭遗弃而佚失。搜集整理董其昌的全部著述,汇编成《董其昌全集》以供学界,这不仅对中国书画史和董其昌个案研究至关重要,而且对晚明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其意义亦非常重大。
鉴于此,编修《董其昌全集》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201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松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与松江区文广局合作,组成编修团队,在主编严文儒教授主持下,整理编修《董其昌全集》,历时五年,始告厥成。
编修《董其昌全集》难点有三:首先,搜辑之难。董其昌的文字作品历经禁毁散佚,存世者亦仅《容台集》、《学科考略》、《论文宗旨》、《举业蓓蕾》、《通鉴集要》、《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等数种。即使董其昌自己编订的《容台集》,清代数百年间没有刻印过,常人难以得见。《明史·艺文志》著录董其昌编修《南京翰林志》十二卷、《万历事实纂要》三百卷,今已难觅踪影。此外,董其昌还有大量的文章、题跋散佚世间,辑佚工作难度不小。此次编修全集,整理者通过爬梳典籍,留意作品,做到了尽可能地广辑佚文。
其次,辨伪之难。明末清初以来,托名董其昌之著述甚多,编修《董其昌全集》,自当一概不录。如《筠轩清录》,三卷,旧题董其昌撰。此书先后被《学海类编》及《丛书集成》收录,流传颇广。早在清编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即已指出,“今考其书,即张应文所撰《清秘藏》,但析二卷为三卷”,乃“书贾以其昌名重,故伪造继儒之序以炫世射利”。此书自然不应该收录于《董其昌全集》之中。又如《骨董十三说》,有人认为“此亦从《清秘藏》中辑出,托名董其昌”。但经整理者仔细比勘,现存《骨董十三说》与《清秘藏》中文全然不同。诸如此类,每种与董氏有关的著录,整理者都审慎再三,勤加辨疑,以为读者信服使用。
其三,整理校点之难。董其昌是影响深远的书画大家,文史方面亦深有建树。其著述既有艺术鉴赏和书画理论,又有书画题跋、亲友信札,涉及大量书画人物、事迹、术语、典故、印章辨识等等,亦有文史著作,横跨数个学科。其《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内容渊浩;《通鉴集要》记叙内容上起三皇,下迄朱明代元,记述的历史长达四千年。其内容学识之博,跨越之广,都给整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整理者与出版者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为提升全集整理质量作出了不懈努力。
这次出版的《董其昌全集》一函八册,收录了董其昌撰著的诗文,董氏参与编修、补订的著作,以及董其昌身后由他人编辑的董氏著述、信札、题跋、佚文等。其中多数是此前未经整理校点的。
全集收录的《容台集》是董其昌毕生思想的精华,包括文集、诗集和别集。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三年本为底本,以闽本为对校本,同时参校《画禅室随笔》等著作,并将闽本多出的篇章,一并附辑于后,力求完整。
董其昌是万历时期有名的八股文高手,时有“一代文宗”之誉。其新撰著的《学科考略》、《论文宗旨》、《举业蓓蕾》三种著作为八股取士、讲授时文之作,他对八股文的精到论述,集中体现在这三本书中。以往因资料难觅,知者甚少,此次整理出版,可供有兴趣者研摩。
全集还收录了董其昌编修、订补的《通鉴集要》、《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玄赏斋书目》。这三部体量较大的著作,是史学、目录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尤其是《神庙留中奏疏汇要》,陈继儒《容台集叙》曾说:“若《留中奏议纂要》若干卷,曾经宣付史馆,尚未流布人间……请俟异日焉。”董氏身后三百年,燕京大学图书馆曾予付梓,然流传不广,此次整理出版,正可供明史研究者参考。
此外,全集整理者爬梳典籍,广辑佚文,共搜集董其昌佚文数十万字,附于卷末;搜集有关董其昌的序跋、传记资料,编修《董其昌年表》,作为附录,附于全书之末。
《董其昌全集》是董氏身后378年来对其著述最完整的汇集和整理,不仅是深入研究董其昌生平、艺文、交游及晚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重要基础文献,也是晚明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上海书画出版社曾举办规模空前的董其昌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过多部研究论著和董其昌书画作品,对推动董其昌艺术及其理论研究的深入,作出过长期的努力。这次出版《董其昌全集》,堪称是“董学”出版工作的延续,它体现了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以贯之的出版理念,即对中国传统艺术基础文献整理与运用的重视。
(《董其昌全集》(一函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定价:12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