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莫友芝,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著名诗人、学者和书法家。他出身书香门第,张裕钊称其“为学,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讨。旁及金石目录家言之说,尤究极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无铢寸差失”。他在版本目录学上的成就尤令人瞩目,其《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和邵懿辰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都是目录学的名著。由于生前所刊著作极少,大量日记、书信、稿本等零星分散于全国各地,对后人研究莫友芝的生平及学术造成了极大不便。这位曾经的“西南巨儒”,其光彩由于文献整理的缺失长期蒙尘,令人惋惜。
自咸丰十一年(1861)始直至辞世,莫友芝先后依托于胡林翼、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庞际云等大僚,不但亲历或得闻诸多重要历史事件,而且得与天下俊彦结交,他的日记也主要写于这一时期。本书所辑莫友芝日记,是作者从各地图书馆辛苦搜罗得来:咸丰十年十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南京图书馆藏;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国家图书馆藏;咸丰十一年正月一日至五月三十日,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藏;咸丰十一年六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国家图书馆藏;咸丰十一年十月一日至同治元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藏;同治三年九月八日至同治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藏;同治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同治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国家图书馆藏;同治八年正月一日至同治十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其中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同治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基本是逐日而记。据此推测,同治二年正月一日至同治三年九月七日莫友芝也应留有日记,可能已经亡佚,也可能秘藏于某处,不得而知。同治八年正月一日开始,日记开始出现数日一记甚至数月一记的现象,这可能由于莫友芝晚年精力不济或事务繁多所致。
日记虽大多记寻常琐事,却来自最真挚、最直接的情感体验。本书所辑莫友芝日记,基本能够反映晚年莫友芝的主要经历及思想。莫友芝儒者心肠,生逢动荡之晚清,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常留意时局之风吹草动,所交游的又是曾国藩之流,对国事异常敏感。如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辛酉 小雨。闻狗贼党越霍山骡儿岭犯英山之地。已遣舒都统带马队往援。又闻李廉访将以明日遣援兵由太湖至张家榜”。除交代天气外,所记皆关内乱,太平天国起义在日记中亦多有记载,抛开对农民起义的立场,乃是读书人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丹心。晚年的莫友芝有段幕府生涯,加上主持金陵书局,游历颇多。日记中也频繁提到走幕府办公务,如同治三年九月记录了登舟自安庆往南京江宁的一路见闻,诸如途中风物、友朋接洽等,历历在目。莫友芝颇喜藏书,遇到心仪之书,往往倾囊购之,同治六年日记后完整保留了一份近两年来所收书单,或买或赠,洋洋洒洒百余种,字里行间不乏得意之情。莫友芝性情中人,日记中经常聊起家事及友朋亲故交游,记其子绳儿成亲及英年早逝,寥寥几笔痛彻心扉;记其与曾国藩、但培良、冯元霪、胡林翼等老友的交往,墨淡情深,后期故人凋零,知交遍零落的感喟几欲催人泪下。莫友芝于诗文创作也颇有心得,兴之所至,常顺手在日记中吟咏几首,如咸丰十一年八月廿一日丁丑,因为曾国藩平乱顺利,他一口气赋诗十首,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本书整理者张剑曾编著《莫友芝年谱长编》,系统整理莫友芝生平,此次又在前书基础上,将莫友芝日记单独整理,拾遗补阙,为了方便读者,还编制了人名索引,列于《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出版,希望能对莫友芝研究有所推动。
(《莫友芝日记》,凤凰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定价: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