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传薪三晋 再续华章——三晋出版社成立20年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4-5-27 8:49:53   作者:张继红(三晋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三晋出版社,原名山西古籍出版社,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山西传统文化整理出版的主阵地,成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日子里,我们回顾三晋出版社成立20周年的历程,感到光荣、感到自豪,更感到作为传统文化出版者的重大责任。

  一、出版社发展的四个阶段

  筹备期。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传统文化大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孙安邦先生为主任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部,出版了《傅山全书》等一大批山西古籍图书,锻炼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古籍图书编辑,在山西省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山西省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组织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全国古籍社社长年会。恰逢20世纪80年代各地纷纷成立专业出版社之际,山西成立古籍出版社的时机也逐渐成熟。90年代初,省新闻出版局积极策划成立古籍出版社。

  初创期。1992年,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古籍部正式用古籍出版社的书号出版图书。经过一番筹备,1994年3月底,山西古籍出版社成立,社长张安塞,总编辑孙安邦,编审委员会主任常士功正式上任。出版社成立之初不足20人,开办资金10万元,尚有一部分从人民社移交的古籍图书。遂租赁并州东路山西省电影制片厂招待所的房子作为办公地。草创之初,可谓艰苦。

  三社合一期。2000年2月,山西省出版局考虑到古籍出版社与经济出版社经营困难,决定将两社合并到山西人民出版社。合并后,除编辑业务外,其他业务合为一体,依托教材经营,解决了三社职工的基本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独立发展期。2006年,新成立的山西出版集团决定将三社分离,于2007年正式独立经营。鉴于独立后的古籍出版社出版范围小,经营困难,经集团、出版局同意,上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将山西古籍出版社更名为三晋出版社,并完成转企改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转眼之间,又过了7个年头。

  二、出版社的主要成就

  出版社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人才建设和图书影响两个方面。

  人才建设方面。经过20年的发展,出版社的职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其中新职工占一半以上,一线职工绝大部分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文科硕士11名,占一线职工的三分之一。社外日常聘用的编辑、审读人员近30人。如此,形成基本合理的人才布局和经营格局,可承担以古籍图书为主的各种文史读物的编辑和发行业务。20年来,出版社外调的十余位同仁,绝大部分仍在集团和兄弟出版社,或为一线主力,或处于重要领导岗位,成为集团发展的骨干力量。

  图书出版方面。20年来,共出版图书2500余种。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为传统文化图书。从发展阶段看,初创期出版图书近400种,三社合一期出版图书近500种,独立发展期出版图书约1600种。2013年,出版图书207种,年出版品种大幅度提升。从图书质量看,近十年以来,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实现了图书品种增加、校对质量同步提升。从图书的社会效益看,第一阶段有《新评新校六大古典名著》、《民国笔记小说大观》(55种);第二阶段有《中国家庭基本藏书》(100种)、《木鉴》等鉴赏系列(5种)、《宋云彬日记》等日记年谱系列(10种)、《人说山西》等旅游文化系列;第三阶段有《三晋石刻大全》(将出版100种以上,已经出版50种)等史料图书,《张颔传》、《何澄》等传记系列(9种)。在社会上,尤其是全国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宋诗纪事补遗》、《全辽金诗》、《全辽金文》、《侯马盟书》、《陈监先文存》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图书,使出版社成为山西古籍整理出版的重镇。从出版社的经济效益看,第一阶段属于试水阶段,第二阶段属于合作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属于自主发展阶段。自独立经营以来,出版社连年盈利,其中最高年度上升到320万元,人均利润接近10万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表明出版社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取得如上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转企改制,得益于国家对于文化企业的扶持,尤其得益于各级领导对于出版社的关爱和大力支持。同时,得益于全社职工的共同拼搏。因此,三晋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可概括为四句话: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以贯之的专业态度;

  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

  团结一致的友爱情怀。

  三、出版社的奋斗目标

  三晋出版社作为山西的传统文化专业出版社,在传统出版进入网络时代之际,依然要秉承前辈们一贯的文化担当精神,积极为山西乃至我国的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做出贡献。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信念。具体而言,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配合相关政策和规划,紧紧依托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开发服务当代、传承久远的文化产品。当前,最大最集中的任务是全力整理出版《山西文华》系列丛书,全面开掘山西传统文化这座富矿,将其作为造福后世的百年文化工程扎实推进,将其作为出版社再上一个台阶的新起点,打造品牌图书的新起点,培育人才的新起点。

  中国出版的先驱陆费逵先生百年前曾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百年后重读这段文字,仍然应为我们奉行的理念。我们相信,只要坚守信念,持之以恒,三晋出版社的下一个20年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4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