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出版“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档案文献系列”广西卷编委会 发布时间:2014-4-22 10:53:10   作者: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对民国时期广西历史的研究,忽视档案史料将成无源之水。作为守档存史的档案工作者,梳理和公布档案文献,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档案文献系列”课题,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是这一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

  广西历史悠久,早在八十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战国时期,今广西属百越地,秦统一岭南后,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唐为岭南西道,宋设广南西路,明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设广西省。民国六年(1917),广西全省划分为六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今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十二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八个区,辖九十九县,外加一个直辖市和一个设治局。

  广西久为祖国边疆重地。民国时期,广西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化、习俗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新桂系集团提出“三自三寓”政策(自卫、自治、自给,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整顿省政,致力于省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建立民间武装,军队自成体系,创立地方银行,发展现代工业,规划市政建设,创办科研机构,改进耕作方法,推广优良品种,筹办大中学校,发展基础教育等,颇有成效。

  广西推行的这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据统计,广西各级综合档案馆现共存民国时期形成的档案约十万卷,其中自治区档案馆有两万五千多卷。这些档案基本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的历史概貌。目前能收集到的民国时期档案已经少之又少,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存档案大部分都已经脆化或洇化,亟待采取各种措施,通过不同的手段加以保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通过整理影印出版档案,既是对档案原件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此次选编出版的《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共三十册,内容涵盖政治、民政、军事、交通、海关、水电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由于民国时期公文形成和办理与今有异,书写材料规格不一,加之破损和退迹,故对于选材质量和阅读有一些影响。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加快档案公布与开放进度,与国内外机构加大合作,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的出版发行,将为研究广西民国历史提供了原始的素材。

  (《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档案资料汇编·广西卷》(全30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定价:2800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