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2014年1月17日,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祁德树、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黄松出席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北京大学教授孙钦善、龚鹏程、朱凤瀚等国内学术界、图书馆界、出版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主持。
会议介绍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的编纂出版情况,与会专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丛书的出版是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要成果,将使珍稀古籍重获新生,起到传承文明、嘉惠学林的作用。
甲库善本是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的宋元明早期善本专藏,以清学部图书馆所收内阁大库旧藏为基础,益以江南旧家藏书、敦煌经卷以及清末民国几代学人潜心搜罗的成果,多宋椠元刊、秘抄精校、珍贵稿本以及名家批校题跋之本。曾历经聚藏辗转,得以较为完整地珍藏至今,凝聚着无数前辈学人心血。抗战期间,为保证珍贵文物、古籍的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将所藏珍贵文物、善本南迁。在政局纷扰的危急情况下,袁同礼、钱存训、王重民、徐森玉、胡适诸位先生为保护这份中华文化遗产殚精竭虑,终将暂存上海的甲库善本计102箱2954种20970册分批转运美国,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并拍摄成缩微胶片。抗战胜利后,这批运美善本又转运台湾,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古籍珍本为前代图书馆人潜心倾力搜罗、聚集、保护,又在兵燹之中历经辗转,保存于今。
为更好地揭示这批善本的文献、学术价值,并使其服务当代、服务社会,国家图书馆于2010年7月策划实施《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编纂出版工程,该工程被列为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是近年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力度最大的古籍出版项目。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担任编委会主任,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副馆长张志清担任编委会副主任,邀请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就项目名称、选目、编纂体例、著录方式等多次召开编委会及专家审读会,保证了丛书出版的学术水准和出版质量。2013年,这一历时3年的项目终于完成,并在2013年12月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结项检查中,获得总评优秀。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古籍善本丛书》日前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采用上下双栏影印,精装大十六开,全书共计1000册,按经、史、子、集、丛部,共收录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藏书2621种,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20世纪40年代拍摄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缩微胶卷2600种、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原甲库善本20种、存台存馆合璧者1种。包括宋刻本53种,宋抄本1种;元刻本102种;明刻本1905种,明抄本190种,明代稿本3种;清刻本32种,清抄本284种,清代稿本4种;其他抄本40种;和刻本3种;朝鲜刻本3种,写本1种。所收图书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不乏存世孤本,都是极富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丛书的出版,对古籍保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对学术研究也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作为文献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国家图书馆图书影印出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通过胶卷影印的方式出版,是继《中华再造善本》及其“续编”之后,古籍出版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它将和“再造善本”互为补充,成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经典范例。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全100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定价:560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