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由赵敏俐、吴思敬教授主编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1卷、共817万字的《中国诗歌通史》出版,是我国诗歌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文学研究界的一件大事!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向参加编写工作的所有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国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史研究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编著和出版了大批的中国文学通史、断代史、文体史、地区史和民族史等新的文学史著作。在诗歌研究方面,建国前曾有陈钟凡的《中国韵文通论》和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出版,但未涉现代诗歌;还有公木先生主编的《中国诗歌史论丛书》九卷出版,可视为从先秦到现代的断代史论的连缀。但像赵敏俐、吴思敬新编的从先秦到当代,还外加民族卷这样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中国诗歌通史》,在我国学术界还是第一部。各卷主编皆属学有专长的学者,编写人员前后用了八年时间,才打磨、锻造出这样一部中国文体史的巨著,其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应该被视为对我国文学史著述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中,诗歌是历代最重要的文体,源远流长。正如本书总序所说:“诗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诗意中栖居’的民族。”我国是诗歌大国,自古至今产生过浩如瀚海的诗作,历代都涌现过无数的诗人。其间,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与风格都产生过多次的变迁。由于战争和各种灾难,许多诗人和诗作往往被历史所淹没。而文学史著作不但要从史料发掘中客观地叙述文学发展的史实,适当地评价历代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还要探讨文学发展的历史特色和规律。因而,编写一部诗歌通史,必然有很大的难度。
《中国诗歌通史》至少有以下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它依据历史唯物史观和文艺是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等基本观点,重视从文学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结构的联系中去考察和诠释我国诗歌的历史发展,考察和诠释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诗歌特色的缘由。书中各卷的论述都很重视诗歌发展的历史背景,具体论述到不同时代的诗歌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的演变与当时社会生活变动的关联。例如在《诗经》研究中,就根据那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结构的许多变化,细分为周代早期、中期、后期和春秋时代的诗歌,并联系社会生活的变化来具体考释具体作品的内容。
第二,它是目前最全面的中国诗歌通史。全书不但纵贯古今,涵盖大陆和港澳台的诗歌发展与成就,还设立少数民族诗歌卷,对我国古今少数民族诗歌的发展史实和重要的作家作品做专门的论述。这是文体史中前人所没有做过的。打通古今,把先秦到当代的中国诗歌都纳入同一视野和史识去考察,并非易事。把各民族诗歌和台港澳地区的诗歌都纳入,更非易事。因为,这不但必得有各方面的专家参与,还得通过充分的讨论和磨合,才能形成整体的共识。全书现在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和编写指导思想的统一,自然是经过长期的研究、讨论才形成的。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诗歌历史发展的相当全面的认识。
第三,它是目前内涵最丰富的中国诗歌通史。全书不但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并能揭示各个历史时代诗歌发展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对《诗经》的研究,不但有分时期、分地域的论述,还做了依题材不同而细加分类的论述;不但对《诗经》的创作和编集过程做深入研究,还对《诗经》的演唱和传播也做了深入的论述。全书不但对《诗经》,对楚辞和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歌、现当代诗歌的历史发展和各自特点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历代伟大的、杰出的著名诗人都有必要的篇幅做出比较充分的介绍和评价,还论述了过去文学史著作所忽视的但有独特成就与影响的诗人。如当代卷不但论述了臧克家、冯至、郭小川、贺敬之、李瑛、公刘等著名诗人,还以一定的篇幅论述了林庚、郑敏、穆旦以至吴兴华这样的诗人。
第四,它也是具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立论的中国诗歌通史。例如先秦卷对《易经》卦爻词的诗性新探,指出许多爻词的古歌特色。又如指出汉语诗歌有中华许多民族参与创作,古代杂言体诗《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就是多民族文化影响的产物。再如书中还论述了北方游牧区、中原农耕区、西南农耕游牧区和南方稻作区等不同地域文化、经济圈内各族群的诗歌形式往往于差异中又具有共同性。还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陶渊明列为少数民族诗人,引证他的先人是越族分支溪族人;把唐代的元稹、元结列为鲜卑裔,刘禹锡列为匈奴裔等,把他们写入相应的时代卷和少数民族诗歌卷;将我国长篇诗歌区分为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抒情长诗、伦理道德长诗、宗教长诗、信体长诗、历史长诗、文论长诗和套歌等十大类别等,凡此诸多论断多为前人所未有的新见。
第五,它还具有当代世界性的视野和诗学共识与史识,对中国诗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出自己的总结和探讨,并努力升华为诗歌美学的理论认识。全书写的是中国诗歌史,但对中国诗歌特点的探讨和认识正是从世界视野的诗歌比较中,在当代诗学的理论高度的衡量中来得出自己的认识的。如总序所言,中国诗歌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诗体发展,自己的押韵规律和自己的风格特色,还有自己的诗歌功能观、美学观和民族精神。全书论述中展现的正是同中有异的中国诗歌美学理论的独有体系。
总之,《中国诗歌通史》是一部多方面超越前人同类著作的好书。全书引证丰富,资料翔实,对提出的论断和论点都有相当充分的论证,体现了学术的规范。不但装帧精美,编校质量也很高。可以说是学术界和出版界联手的精品之作。微感可商榷的是,把少数民族诗歌单独列为一卷,与历代各卷就有不少重复之处,但考虑到少数民族诗歌有许多皆属民间口传创作,产生的年代难以确切稽考,要完全融入不同断代卷去论述又存在一定困难,单独列为一卷恐也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我相信,这样一部著作的编撰和出版,一定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也一定会大大促进中国文学史和文体史研究的更上一层楼。
(《中国诗歌通史》(全11卷),人民文学出版2012年6月出版:《先秦卷》,定价:98.00元;《汉代卷》,定价:88.00元;《魏晋南北朝卷》,定价:92.00元;《唐五代卷》,定价:96.00元;《宋代卷》,定价:120.00元;《辽金元卷》,定价:98.00元;《明代卷》,定价:128.00元;《清代卷》,定价:100.00元;《现代卷》,定价:90.00元;《当代卷》,定价:98.00元;《少数民族卷》,定价: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