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天禄琳琅”专项修复专家论证会在国图召开 发布时间:2013-8-2 14:40:11   作者:  

http://pcab.nlc.gov.cn/xwdt/viewNews.action?id=33654 

  2013年7月25日,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与古籍馆联合举办了“天禄琳琅”专项修复专家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菊华,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研究馆员裴秀清,中央档案馆研究员晁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吴晓云,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林世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荔京、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张平,古籍版本鉴定专家程有庆、副组长胡泊和刘晨书等。

  “天禄琳琅”是清代皇室藏书的精华,作为清代皇室典藏珍籍的代称,汇聚宋、元、明时代珍籍善本,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内府善本特藏书库,其版本极精美,书品上乘,可称为中国古籍中的奇珍。目前,这600多部珍籍因历史原因散落在世界各地,藏量最大的分别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国家图书馆,民间藏量极少,所以藏书界视“天禄琳琅”善本如珍宝。而国家图书馆现存的3500册“天禄琳琅”藏书中,约有10%存在严重的破损情况。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图书馆特意提出了设立“天禄琳琅”专项修复项目的建议并制定了初步的修复方案,以期改变这批珍贵古籍的生存状态。

  会上,张志清副馆长、陈红彦主任与文献修复组胡泊副组长先后做了关于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保护现状与修复方案的介绍。随后,与会专家仔细查看了部分破损严重的待修书籍,并针对修复方案中涉及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专家鉴定,“天禄琳琅”专项修复方案的论证得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结论。首先确定了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为属于一级(濒危)破损的200余册。其次,申明了古籍修复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 “整旧如旧”与“由简至难”,以尽量减少对古籍的破坏。再次,针对修复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与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建立细致的古籍修复档案并实现古籍的数字化;建立修复人员激励机制、实现以老带新;在项目预算中设立修复经费专项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在技术层面上,探索纸张制造的工艺并尝试进行修复用纸的手工制作等。

  此次论证会作为“天禄琳琅”专项修复项目的起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在以后的论证与实施过程中,“天禄琳琅”专项修复项目还会在修复技艺与项目制度建设方面,争取做到更加完善。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