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关注海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海外红学论集》、《金瓶梅西方论文集》等著作,并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80年代后期,在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和海外著名汉学家的支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海外汉学丛书》的出版计划,以集中展示海外汉学研究的成果。自1989年推出首批4种著作后,十年间这套丛书共推出20余种海外汉学名著,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好评。
《海外汉学丛书》包括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各国著名汉学家的研究著述,涉及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和富于创见的研究精神,是其宗旨,也是这套丛书入选的标准。因此,丛书入选著作中既有不少已有定评的堪称经典之作,又有一些当时新出的汉学研究力作。前者如日本学者小尾郊一的《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和自然观》、法国学者谢和耐的《中国和基督教》,后者以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宇文所安)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为代表,这些著作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有不同,但都对研究对象作了深入细微的考察和分析,体现出材料翔实和观点新颖的特点,为海内外学术界和知识界所借鉴。同时,译者也多为专业研究者,对原著多有心得之论,因此译本受到了海内外汉学界和读者的欢迎。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外学者的交流、对话日趋频繁而密切,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成果的借鉴也日益及时而深入,海外汉学既是中国高校的独立研究专业,又成为中国学人育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取资对象。新生代的海外汉学家也从专为本国读者写作,自觉地扩展到以华语阅读界为更广大的受众,其著作与中文学界相关著作开始出现话题互生共进的关系,预示了更广阔的学术谱系建立的可能。
21世纪以来,虽然由于出版计划调整,《海外汉学丛书》一直未有新品推出,但上海古籍出版社仍然持续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海外汉学专题译丛,如《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或从海外知名出版社直接引进汉学丛书,如《剑桥中华文史丛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出版经验及资源。鉴于《海外汉学丛书》在海内外学术界曾产生过积极影响,上海古籍出版社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决定重新启动这套丛书,在推出新译的海外汉学名著的同时,也将部分此前已出版的重要海外汉学著作纳入这套丛书,集中品牌,以飨读者。
在重启的《海外汉学丛书》出版计划中,首部推出的是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艾朗诺的《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该书着眼于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认为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在可以代表北宋文化特征的多个领域对美空前热烈的追求冲破了以往认为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也因此造成新的焦虑:他们面对着传统儒家对其追求活动的诸种成见,必须开辟新的视野,敢于挣脱教条的束缚,勉力给出一个说法以自辩,他们努力的成果是辉煌夺目而影响深远的。
接下来,《海外汉学丛书》还将重印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卫三畏的《中国总论》、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的回忆录《清廷十三年》、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人的智慧》和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的《终南山的变容》,以上四种汉学著作均在相关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
《海外汉学丛书》曾经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国内相关学科的研究。随着此次丛书的重新启动和丛书新品种的不断推出,这套丛书文化积累的作用将更加凸现,一定会为中外学术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定价48.00元)